《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23年9月号,总第159期)

2023-12-2 21:45| 发布者: zhwyw| 查看: 50935| 评论: 0|原作者: 也牛|来自: 中华文艺网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23年9月号,总第159期)

主编:下午百合


【禅诗推荐】

山中小照
作者:碧青



一幅源流的清水
从青山的胸前
飘出
悬垂

岩壁下
端坐的空谷
怀抱着
飞流的清水



一谷的空寂
浪花飞溅
染湿了溪边的回音壁  

一声声的鸟啼
嘀嗒着
山中的静谧



谷口  那一座风化的岩壁
已经折叠不住一页一页
久远的秘密

时间的肉身
总是携带着那一块
暗红色的胎记
尘世的隐疾

面对着空谷里流来
源源的清水
此刻  
它打开了自己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面对空谷,打开自己。面对自然,打开自己。面对宇宙,打开自己。

柿子树
作者:也牛

把自己关起来
享受孤独,像脱下叶子享受
晚风
世界上的事
谁愿去触碰触碰去:他们爱着
他们的爱人
猫和鱼。她们爱着果实
秋天打开了一道门
窗户打开了风月。灰砖墙
护我肉身
犹如灰色僧衣

       推荐人:碧青
       推荐语:也牛的新作《柿子树》,只有短短的十一行,以“柿子树”为中心意象,呈现了安宁又辽阔的诗意美境。
       诗的开篇一句,就是“把自己关起来”,看似是自闭,实则是柿子树在“此刻”回归了生命本身,或者说回归了生命内部的心灵世界。“享受孤独”,亦是在体悟着自我本心。
       此时,“柿子树”的心灵独自醒悟着观照世界,却不再纠缠于尘世间的事物。“世界上的事/谁愿去触碰触碰去”。众生的爱,爱人,爱果实,他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亦明明白白。他的心灵是打开的,自然观照到了“秋天打开了一道门/窗户打开了风月。”
       诗的结尾,又呈现了柿子树与身外世界物我和一的禅意诗境界:“灰砖墙/护我肉身/犹如灰色僧衣。”
       心净土净。在禅者的眼里,围拢着“柿子树”的“灰砖墙”,都犹如护我肉身的灰色僧衣,还有什么事物能够与心灵对立呢?生命怎会再起贪嗔痴的杂念呢?
       这就是“把自己关起来”所抵达的境界:独处的我,并不是与世界隔离,而是如如不动的心灵,更好地与外界融为一体。我和世界,本是无二的存在。
       “柿子树”,作为诗中的喻体,呈现的本是诗人心灵体悟的生命境界。

寂静是我的
作者:奥冬

松涛、虫鸣,是山的
寂静是我的

缤纷、丰收,是秋的
寂静是我的

呼吸、心跳,是夜的
寂静是我的

       推荐人:碧青
       推荐语:奥冬善于和诗,在现代禅诗探索者群体里,已经显示出非常独特的写作特色。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奥冬是我所看到的和诗最多的当代诗人。其近作《寂静是我的》,亦是一首和诗,和诗人柯桥的《峰山顶上》。两首诗,均有着内在的静默之美。
       很显然,奥冬的诗歌灵感,是因阅读柯桥的诗而受到启发或触动而产生的。但是,奥冬的诗歌灵感,恰好引导着诗人反观到了自心,并在心灵对世界静默的观照中,坚守着本心的寂静。
       “松涛、虫鸣,是山的/寂静是我的。”“我”之外的一切,只是在“我”心灵的观照之中,“我”的心只安于寂静。“我”,不再因秋的缤纷和丰收而喜,不再因夜的呼吸和心跳而忧。秋的缤纷和丰收、夜的呼吸和心跳,都是生存时空里的某种现象,而能够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心灵具足一切,寂静永恒!
       《寂静是我的》,短短的六行小诗,呈现了生命的大境界!

附:

峰山顶上
作者:柯桥

那些丝绒一样的黄花是我的
它的寂静是我的
它的飘零是我的
那些丝绒一样的黄花装点的天空是我的
那些看似枯槁
伸展着交织着
把这些丝绒一样的黄花
从胸腔中掏出举向天空的树枝是我的
它挽不住的光阴是我的
它的飘零是我的
它的寂静是我的

一棵松的修行
作者:曹红燕

一棵松
在悬崖上
在雾中
独自坐到
云开雾散
松针上射出片片光明

       推荐人:碧青
       推荐语:《一棵松的修行》这首短诗,是女诗人曹红燕所著的诗集《阶前草那么绿》一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曹红燕,是一位真正的“诗禅双修”的践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她时刻以一颗禅心观照当下所面对的一切。其诗意和诗境,亦是来自习禅时真实的心灵体悟。
       这首诗中采用的核心意象,是在悬崖上的一棵松,在雾里的一棵松。这棵松,也许存在大自然种很久很久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也许,是偶然的机缘,它在女诗人的心里留下了身影。所以,当女诗人静默地观照世界的时候,她忽然就发现了存在于精神世界里的这棵松。身心修炼的某种经历和醒悟,在诗意的灵感闪动的瞬间,便与这棵松相融合了。
       当这棵松出现在女诗人的诗中,自然就成为了十分贴切的喻体。
       “一棵松/在悬崖上/在雾中”,其生存和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凶险,四周又是多么暗淡的迷境。可是,品性自洁的松,却能够在迷境里点燃心灯,并凭借着内在的一灯光明坚韧地修行。
       当修行的松,“独自坐到/云开雾散/松针上射出片片光明”,就是它瞬间彻悟的时刻!此时,松的身心内外,已经没有任何的障碍。自身的内在光明,通过片片的松针射出的时刻,外面世界的云和雾,也在瞬间就散尽了。
       这首诗,不禁令人想到,诗中的云雾,或许就是“松树”自身内在迷雾或生命障碍的外化,才笼罩了其自身的生命。当“松树”修行到“云开雾散”时,它头颅之上的松针射出的片片光明,独自闪耀着光辉,与大千世界的光明,又是无二的存在……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诗中的动词“坐”字,在诗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坐,不仅是修行的“松树”展示出来的最直观的形象,或许,还暗示着“松树”修行的方式,是“坐禅”。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诗中“一棵松的修行”,“独自坐到/云开雾散,”正是禅者诗意的生命境界!
       《一棵松的修行》,短短的六行诗句,就呈现了禅者破除笼罩生命的迷雾、觉醒的生命之光喷射而出的大美境界!

我想,我是块铁
作者:如如

2004年的腊八,一块小金属
落户到我的心脏。从此心有钟磬
欢愉和悲伤都带着金属的质感
它经常叮叮当当地响给我听
我要修尽柔软才不会硬碰硬
寒潭之水要汩汩流动它才不会生锈
我把自己当作一块铁了
百无一用的废铁,像那个沮丧的书生
敏感,锐利,钝厚,体凉
却又无比热烈地向往火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只有切实的体验才能使诗歌显示应有的质感。这首小诗让人读到了疼、坚强、柔软和豁然。每个人都将经历不同程度的身与心的伤痛,当外力无法阻止一些疤痕驻扎在我们的身体里时,该如何应对?诗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要修尽柔软才不会硬碰硬/寒潭之水要汩汩流动它才不会生锈”,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才能以柔克刚,静水流深才能使生命不至于腐朽和沉寂。“我把自己当作一块铁了/百无一用的废铁,像那个沮丧的书生”,这句诗的譬喻和意象勾连极为形象、精妙。“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慨叹和自嘲,可是,真的无用吗?一个遍体寒凉的灵魂其实是最向往火的,一旦被冶炼和度化,他们将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诗人如如是诗人、画家,更是一位禅者,她最能听懂体内的钟罄之声,那是心中的潮水,更是自度的灯火,照亮生命的前程,直达彼岸。

爬山虎
作者:也牛

上阶
给一面白墙画牢
给屋檐封口

我的农家小院披上了袈裟
秋天静得只有霜
能听见

       推荐人:江晓帆
       推荐语:心静才能听见禅心。也牛说:“秋天静得只有霜/能听见”(可能是从《爬山虎》的角度听见)。此诗开始以障眼法描写“爬山虎”给一面白墙画牢、给屋檐封口,其实,都是“铺垫”。当农家小院披上了袈裟——晚霞后,顿悟“静”,心静则身安,万物静观皆自得……

月牙初露
作者:也牛

天风扫净雨云
山门前的小沙弥抬起脸
笑了

头顶荒芜
寺里有人把一片石块
磨成剃度的刀

       推荐人:江晓帆
       推荐语:《月牙初露》与“小沙弥抬起脸/笑了”构成了比喻关系!“头顶荒芜”(可能暗示老僧或时空)“把一片石块/磨成剃度的刀”……也许是反说正话;也许是描写心境;也许是点题——刀和月牙形成了借喻。妙笔生花。

蒲叶扇很快将稀饭吹凉了
作者:也牛

母亲说
蒲叶扇扇稀饭
凉得快
老了
牙齿落光:
嘴巴已不能摇动


       推荐人:江晓帆
       推荐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源自《坛经》(正当所有人在静坐禅修时,一阵风吹过,把门口的幡旗吹得四处飘扬,于是两位和尚就开始就此论道。一个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是幡动,于是慧能禅师就说出了这句有名的偈语:“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风动幡动是外界的物质现象,而仁者心动则是人类内心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是随人的情绪、经验和价值观等而异的……强调人类的主观感受与外界的物质现象是相互依存的。蒲叶扇风、嘴巴摇风,以及稀饭、牙齿,存在着一种内与外的因果关系。此诗不说风吹动嘴,却反说嘴摇不动风,耐人寻味的禅意。

竹林深处
作者:奥冬

好直好高好静啊,仰头
世界从竹枝竹叶,从蓝天背后
升起如心中一念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高丽普照禅师《修心决》说:“不怕念起,唯恐觉迟”。观念起念灭,即见生死。“好直好高好静啊,仰头/世界从竹枝竹叶,从蓝天背后/升起如心中一念”,念头起,世界生,这是从心观之,心境即禅境。惊叹奥冬精进,得入禅妙处!

即景午时
作者:快禅如风

孤立荒野
在车流引擎的交响中
看一只黑鸟
假寐于茅草的尖峰

风过
荒野轻摇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诗歌,主要是写意镜。“风过/荒野轻摇”,这是很灵动的一个意境,也因此提升了整首诗的境界。至于禅意,则在当下直觉。整首诗歌读罢,几乎看不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但正因为如此,只是呈现,却增加了诗的张力。这也正式现代禅诗写作所要达到的一个显著效果。


【禅诗品读】

古石微禅诗8首

点评/曹红燕




天黑了
灯,瞬间亮了

      【点评】天黑了,灯,瞬间就亮了。这盏灯,是智慧之灯,是觉照之灯。天黑了,亦即无明之中,禅者瞬间亮起智慧之灯,照破黑暗,照破心中的无明。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瞬间亮了”,是一种高度的警觉。从该诗,可以观见到诗人的内心时时皆是处于光明之中。

花开了

花开了
叶落了
有风吹过
无风吹过

      【点评】这是一首能够令人心安自在的诗。花开也好,叶落也罢,有风吹过,无风吹过,都随其自然,不扰本心。一切就这样,面对,接受。行于尘世而不染尘。读罢此诗,心中悄然放下了许多繁杂,目光更加明亮起来。

众生如莲

月光似袈裟洒向尘世
众生如莲长于寰宇

      【点评】仅仅两行诗,但却描绘出了宏大的美好的篇章,画面美丽极致。月光下,整个寰宇朵朵莲花玉立。诗人写出了佛家以大慈大悲为本,普渡众生之愿。同时,这也是诗人的慈悲大愿,所以见月光似袈裟,佛光普照大地;见众生皆为佛子,众生皆如莲。众生皆渡,如此,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个有苦有难的娑婆世界。欢喜!赞叹!

月亮

月亮静静地移动
在自己的光影里

      【点评】品读此诗,感觉自己就是这月亮。自己在自己的光影里,静静移动。品读此诗时,我是静静的,诗人写此诗时,更是静静的。我们的心静了,心光就出现了,我们的心本是有光的。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窗外

星星满天
空寂满眼

      【点评】心是定的,是清明的,看到的则是空寂。心空寂,外境也空寂。诗人以禅心仰望星空,观到的是本源本体清净无垢的宇宙空间。

惊雷

一声巨响
瞬间成空

      【点评】一首《惊雷》,两行,八个字,却能读出佛家关于“空”的多层含义。其一即缘起性空。一切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缘起而聚,缘尽而散,变化无常。另外,似乎也能读到另一种含意:“一声巨响”猛然开悟,“瞬间成空”心无所住。这首总共八个字的一首极短的诗,耐人寻味!

野外散步

枯叶飘落
路边的野草
一路绿着

    【点评】“绿”是该诗最亮的一个字眼,是一种象征生机的颜色。枯叶飘落,却有野草一路绿着。同一时间,世事在生生灭灭。“野外散步”的人,超然地向着这一路的绿继续行进。在散步者心里,死即是一种生。



抬头望望天空
低头看看流水
空中有鸟在飞
水里有鱼在游

      【点评】此诗的题目是《禅》,但妙在诗内未有半个禅字。可此诗又明明是在说禅。什么是禅?抬头望望天空,空中有鸟在飞,是禅。低头看看流水,水里有鱼在游,是禅。禅在哪里?诗中回答,禅在天空里,禅在流水里。该诗所表述的也正如净慧法师所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


【探索思考】

“禅为根本”的现代禅诗创作

文/下午百合


       盛夏时有暴雨,天边数数炸响惊雷。在一声雷起,一声雷落之间,天地有一种阵痛之后的安稳。树叶被洗刷得片片分明,城市收摄了平日里的浮躁与张扬,人出于敬畏而静默。立于窗前,开阔的心迎上了闷雷炸裂开的天空。
       读诗人李霞的文字:

突然想听

青蛙的叫声
知了的叫声
竹叶的私语

       这是一颗困顿了很久的心,突然挣脱的那一种自由。它一跃而出,与蛙鸣、知了的叫声、竹叶之声融为了一味。
       又见一首智惟法师的《风儿来喝茶》。

风儿来喝茶
坐在茶寮
门响了
风儿也进来
喝杯茶

       闲坐喝茶,多么平常的事。“门响了”,是什么让人心头一动? 从平常里来,再回到平常里去。风儿也进来,喝杯茶。日日参禅日日禅,日日空过日日过。
与Qully曾坐在她的画廊里喝茶,说着说着两人就不再说话。窗玻璃上有诗人城春草木的诗,而诗人已逝去了。诗歌就像是夏日天空中的惊雷,一场暴雨洗刷了我们心上的尘垢,却也不留痕迹。她写道:

无用之事

远处黄浦江缓缓流动
平静下的汹涌

秩序森严的丛林环绕
落日正在上演

还未提笔记录之前
信息纷纷消散

我们做着无用之事
认真读一首诗

       常常就是这样的,心绪像黄浦江水,日日夜夜川流不息,其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波。如何安心呢?想提起笔来抒发一番,心思却纷纷消散。终是放弃了,开始做一些无用之事,比如说读诗与写诗。就在心与文字相融的过程中,在心绪自然流淌之间,渐渐地平复了。
又读到一首李浔老师的。

在湖州铁佛寺品智根法师禅茶

木鱼声经过的地方
你无色无味
像铁佛寺屋顶那片无欲的瓦片
窗和门敞开着,天近在眼前
时间已退去了它的光阴
一杯苦茶告诉我  清
来自脱下所有的外套

沉香,檀香
杯中的水晃动着
茶的前世和今生
苦和甘,清和浊
原来苦是如此轻

       喝茶,是我们喜欢的“无用之事”。品味一盏茶,把心放入茶中。茶即是禅了。此时品味到的甘与苦,清与浊,都是心。“一杯苦茶告诉我/  清/来自脱下所有的外套”,或许是说:心的回归是一种清的过程,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在一杯茶的观照之下,心,入了禅。
       现代禅诗写作是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一股清流,“禅为根本”是禅诗写作者们坚持的方向,因为诗歌的创作终究是一场心灵的历练,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它从未与禅分离。禅诗写作并非少数诗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诗人都可能经历的历程。
       心的走向不是向内就是向外。犹如一个赤子在年轻时向外奔波,在历经冶炼之后却选择回归。正如诗人阎智的这首《风过耳》。

风过耳

我要在故乡的
群山之中
修一座小庙
暮鼓晨钟
与过去再也不相见
原谅了别人
也原谅了自己

佛经是很难读懂了
大多数的功课
只是为孩子们和
所有善良的人祈福
闲时
看一株草随风摇曳或者
倔强地生长

有风经过时
檐下的风铃肯定会响起
才记起看看
山那边的故乡
依然会让我怦然心动
那就再多诵几遍经吧
直至风停下来

       诗人亦是一位在外奔波半生的企业家,在中年之后,有了“在故乡的,群山之中,修一座小庙”的想法,而且他真的做到了。心中有诗与远方,是难得的,但把日子过成诗,就是一场心与山水的双向奔赴。在半生的追逐之后,诗人选择了回归。“原谅了别人,也原谅了自己”,心的回归不在读晦涩的经典,而是做回那个平凡而善良的人。“大多数的功课/只是为孩子们和所有善良的人祈福/闲时/看一株草随风摇曳或者/倔强地生长”。
       “禅为根本”是坚持以本心创作和表达,是心的回归。
       诗人曹红燕身处禅宗发源之地黄冈,她与她的同仁们一直坚守着“禅为根本”的创作之路。



烟雾,远山

一声惊雷
一鸟觉醒
从山雾中
鸣叫而出

       当我们确立了“禅为根本”的方向,文字就成为了渡向彼岸的舟筏,获得了深广的自由。一声惊雷中一鸟觉醒,那醒来的岂止是鸟儿,是诗人敏锐的心,是“觉”。它将破开迷雾,鸣叫而出。


【主编荐读】

秋天静得只有霜能听见(组诗)
作者:也牛

▍爬山虎

上阶
给一面白墙画牢
给屋檐封口

我的农家小院披上了袈裟
秋天静得只有霜
能听见

▍渡口客栈

来的都是波浪
各路方言

一宿之后四野星散
水做的男女
鼻梁上结满风霜

▍云下客栈

云下才是人间
趟水过河的山僧听见雄鸡报晓
才真正醒来

把蒲柳人家的女人
看成新棉袄
一块洗衣石有秃顶的温暖

▍月牙初露

天风扫净雨云
山门前的小沙弥抬起脸
笑了

头顶荒芜
寺里有人把一片石块
磨成剃度的刀

▍花

露水可以用来洗脸
洗一次
嫩一次:


只可以用来梳妆

▍倒影

寻了一辈子
都没有找到源头

一群鱼
给水
插上篱笆

▍人间

细娃儿趴在地上
玩瓜子壳,抱住女贞子掏树洞:对空空如也的事物
充满信心

他不想写作业
字太黑了
他害怕那一间间小房子



作者/梅焕生



西红柿露出羞涩脸庞
那一定是
秋风偷吻过



屋檐下,几只麻雀头颈相依
蒙蒙细雨
感动得泪光盈盈



黄豆、绿豆在秋老虎的眼皮底下
发出“叭、叭”的声响
丰收的喜悦跳了出来


【主编手记】

读诗手记:九月,欢喜禅心

文/下午百合

       九月,人间有诗,诗是那指月的手指。或许因为人人都向往着那一轮圆满,于是残缺的人间有了那么多眼泪。哀而不伤的,是诗。
      《金刚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古石先生的诗里有一双佛眼。它照见:”花开了/叶落了/有风吹过/无风吹过。“一切正是本来的样子。“星星满天/空寂满眼”它是空的,亦是满的。它是禅: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流水/天空有鸟在飞/水里有鱼在游“人间的一切便是这样一一地打开又合起,可真的有过什么吗?开不开窗,光都遍照着。
       也牛先生的诗里有一双慧眼。秋天静得只有霜能听见,那能听能看的,可不是慧眼吗?它看农家院儿、看爬山虎、看月牙初露、看人间。这慧眼是慈悲的,它是母亲手里的蒲叶,轻轻地拂过这月影般幻而微凉的人间。它没有说破,这醒着的梦。
       碧青的诗有清凉的质感,她借流水、空谷、鸟啼说着那不可说的。肉身如岩片般剥落,精神却如水中莲花升腾而起。
       冬的一首《寂静是我的》正入了那法眼。“呼吸、心跳,是夜的/寂静是我的”。一切都入于那大清净中了。
       那清净是我们超离于言思之外的一瞬间。比如奥冬在《竹林深处》一仰头,好直好高好静啊,此时,世界就如从竹枝竹叶,从蓝天背后升起的心中一念。当下即是全部。
       那清净也可能是快禅如风笔下的一只黑鸟,在午时的一瞥之下,摒弃了城市的车流,落于大荒。
       这清净的心流流淌在诗人们的心间,成为一股疗愈自己和他人的力量。在如如的《我想我是块铁》中,铁不是心中的异物,它就是诗人自己,它修的也是诗人自己。这与曹红燕的《一棵松的修行》当是异曲同工的。心外无禅,不论是一棵端坐之松的仙风道骨,还是一块铁的百无一用,都是如其本来,本无差别。
       我到底是在梅焕生《秋》里遇着了一颗欢喜禅心。它是羞涩的西红柿,相依的麻雀,是黄豆、绿豆在秋老虎的眼皮底下,发出”啪、啪“的声响。
       九月,月光盈满,人间欢喜地。

审稿:也 牛 | 责任编辑: 笛 

上一篇:数灯下一篇:思绪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