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3年12月号,总第162期)

2024-1-2 17:22| 发布者: zhwyw| 查看: 68216| 评论: 0|原作者: 也牛|来自: 中华文艺网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3年12月号,总第162期)

主编:胭脂茉莉



一、【诗歌作品】

1.春熙路
作者:古石

天南地北的人
来来去去的人
我静静地走在人群中间
像一条鱼游进大海

推荐人:奥冬
推荐语:见众生如见自己,来来去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鱼游海,如鱼饮水。

2.在当下
作者:曹红燕

李子树已长出了青果
李子树开花时很美

李子树不再去想它开花时的样子了
李子树
在数着一颗又一颗枝上的青果

推荐人:少木森
推荐语:人生不过如此,漫漫人生,肯定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过每个阶段的日子,每个阶段说每个阶段的话,做每个阶段的事。这便是“在当下”,便是过好当下。李子树的“李生”不也如此,这李子树要过好“李生”,开花时就呈现开花的美,结果时就注视果实的甜蜜。推而广之,一切众生,不也如此。

3.静山
作者:快禅如风

佛陀
用一座大山
接引了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在真心的映照下,万物都是它的缘影。反过来说,万物都是佛陀心镜所显之相。一片落叶从秋天落下,是相的生死轮回。而于佛陀不生不灭的清净国土,落叶也只是回归。
这片国土无量无边,净静庄严如“一座大山”。“接引”的是由相归性。阿弥陀佛是自性佛,是自己的真心本性的化生,不假外求。

4.棒喝
作者:奥冬

放下很难
放不下时,总也放不下

放下很简单
放下时,就放下了

你还在等什么?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放下很难,是因为有一个“我”在;放下不难,是因为“无我”了。我者,我的身与心。我身乃四大假合,我心是六尘缘影,如梦如幻。知幻即离,即得解脱。

5.月在杯中
作者:奥冬

杯中酒,来自玉米高粱
红薯小麦,来自大地、阳光
月来自——故乡

推荐人:江晓帆
推荐语:万事皆空,因果不空,万般不去,唯业随身。“酒”来自玉米高粱/红薯小麦,来自大地、阳光/月来自“故乡”——“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因果轮回)。

6.那儿是秋
作者:张首滨

有多个蝉,
在枝上鸣叫,
其中有一个不叫,
是哪个?
向上止步的那个。
为啥不叫?
还没看到吗?
距离枝头,
只剩下半寸了——
那儿是秋。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只剩下半寸了——/那儿是秋。”蝉近秋天,见到了生命实相,从此不再鸣叫。“向上止步的那个。”停下来即是开悟:生命本自无生,鸣叫不如一默!

7.皆是一人
作者:张首滨

“往宽窄处怎么走?”
“从疏密处过。”  
“用不用侧身?”
“能侧且侧,
不能侧则转身,
过去了就不用再问。”
这是谁和谁对话,
一来一往皆是一人。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自性中一切现成,至于怎么走,就看路怎么转弯吧。“一来一往皆是一人。”一行一止不出三界。转身,便无人我无世界。

8.霜叶问
作者:李本

早安
黄栌,乌桕和柚子树
由你们负责的那部分
已经结项
谁是那评问在兹的人呢

山还在山该在的地方
江水也是
在甄别
红叶和霜色的渐变中
我也是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山还在山该在的地方/江水也是/在甄别/红叶和霜色的渐变中/我也是”,“何期自性,本不动摇。”六祖·慧能说的就是这个。“甄别”不执着,还在自性中,本自如如。

9.真味
作者:素手拨筝

阳光一朵一朵地
盛开在树荫里
我的猫咪卧在南墙根下
眯着眼参悟:天下本无事
我盘坐在经案旁,煮一壶茶
将多年前熟知的几个词,反复冲泡
直到真味越来越淡
其实,它们本来就是淡的
“平静,安然,寡欲”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我盘坐在经案旁,煮一壶茶/将多年前熟知的几个词,反复冲泡/直到真味越来越淡”。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尘。从本心处观之无非幻影。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如说“自性从来无咸淡”。

10.初冬对春天的远眺
作者:快禅如风

在春天
绯闻稍微多了点
面对桃花
禅师有
金刚一杀

冬天雪盖大地
有人隐在雪线之下
于暗黑中
看一朵雪的
皑皑之光

冬枝不是隐喻
春芽藏在树液的暖流中
天地极简
而,至无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天地极简/而,至无”。简,与繁相对,还在二元对立之中。无是从有中观,不即不离,即泯绝待。

11.空山
作者:伏牛浪子

大清早,我推开禅房的木门
一场大雪已经停息
树线以上的远方全被抹去
大雄宝殿在白的虚空中
如睡去的佛祖
山峦以蘑菇的方言彼此交谈

我身后
密集的诵经声从大殿那边传来
他们敲木鱼
在经声里唱昨夜的风雪
唱青冈树上乌鸫的鸣叫

有人在生火煮饭
不停地往灶里添柴
添湿湿的松针
因此,那诵经声里
还有劈木柴的斧声
火焰在炉膛翻卷的噼啪声

山野的风不断吹来
诵经声忽然大了起来
它无止无息
渐渐找到一种节奏
山谷是一个巨大的共鸣箱
风和诵经的回声
自内而外鼓荡不息
一股铺开的声音的巨浪
混合着阳光敲起的信号长鼓
大步走来

我怀着喜悦听风穿过松林
因为风就是被光照亮的通道
光在变幻
我听到的诵经声
充盈着长长的音律的漩涡
越过山寺的上空
越过树林和沟谷
连同融雪从林间滴落的
轻微啪嗒声
复又沉入万物的深处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我听到的诵经声/充盈着长长的音律的漩涡/越过山寺的上空/越过树林和沟谷/连同融雪从林间滴落的/轻微啪嗒声/复又沉入万物的深处”。万物都有啪嗒声,万物不具相的时候何来深浅?所以我说:能听处,即是“万物的深处”。

12.觉悟者
作者:开觉

他手捧金饭碗
低下头
向你乞食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他手捧金饭碗/低下头/向你乞食”。那是随缘,那是布施!

13.飞机从成都上空飞过
作者:古石

飞机从成都上空飞过
它将飞往何处
我不得而知
上面坐着多少乘客
我无从知晓

此刻,我站在天府广场地铁出口
突然想起远方的亲人
在世的,以及离世的

当我再次抬头望向天空
刚刚在成都上空飞行的飞机
已经不见踪影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当我再次抬头望向天空/刚刚在成都上空飞行的飞机/已经不见踪影”,一念起,飞机已远,但天空还在那里。参禅之人,在动的当下彻见如如不动,即现如来。

14.定业
作者:印清

落叶
有些被风吹到便池
有些飘到公园

每一片叶子的归属
看似简单,偶然
实则各有各自的因缘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每一片叶子的归属/看似简单,偶然/实则各有各自的因缘”。凡所有相,都是我之心所。心所者,和合之物,皆因缘所生。所以诗说“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15.见
作者:奥冬

攀山而行
见一湖
水在山里荡漾

见山影清晰
投于湖内
山在水里荡漾

原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水在山里荡漾”,“山在水里荡漾”,山和水,互为缘生。“原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是被妄相所迷,是妄执。而妄相如镜中花,水中月,最终会归于无相和空无。“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由迷转悟,是“见”的回归和提升,是妙明真心、圆融通达的一种境界。

16.浮云帖
作者:快禅如风

1
浮云入眼
以静定之势游走
仿佛野马卸下了奔腾

2
一朵浮云
一万朵浮云
在风和鸟鸣中聚散飘逸

3
肉身趋近空无
灵魂是
小于芥子大于须弥的水分子

4
谁遮蔽了一朵浮云对红尘的凝望
蔚蓝偶现是寂静
浮云卷舒,也是

推荐人:也牛
推荐语:“蔚蓝偶现是寂静/浮云卷舒,也是”。于相离相,即寂静处,即无生处,即是空寂,即是涅槃。

17.死亡是什么东西
作者:樊樊

午睡醒来,我坐在失忆的路口
一个空荡的宅子,不记得谁住在这里

这样的情形,会持续三五秒
在一片空白中,我感到有个叫樊樊的人
带着她的钟表,在敲我的门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死亡是个什么东西”,是哲学家和宗教家坚持不懈探索的课题,其实所有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生与死是人体的正反面,如同硬币的一体两面。死亡是人类无可避免的必然结局,看待死亡的态度因人而异。面对死亡, 有人认为避之则吉,但避得一时,却避不得一世。社会对于死亡的态度,普通略带忌讳。而出家人却说,睡着就是死了,每人每天都死一次。我以为若除去物理细胞的死亡判定,人在睡醒的时候也出现精神的暂时死亡。比如樊樊老师的三五秒大脑空白,及医院里的植物人属于此范围。诗人在失忆的片刻,直觉反映死亡的逼近。作者表达了日常的真实感觉,未说对待死亡的自我观点。没有人拥有死亡的经验,因此无法透彻地探索它,所以诗人发出"死亡是个什么东西"的质问。我想,佛教六种看待死亡的方式,可供我们借鉴:死如出狱,死如再生,死如毕业,死如乔迁,死如更衣,死如新陈代谢。这样的死亡观,让俗世沉重与忌讳的话题变得轻松又喜悦,赋于生命前景乐观的未来。诗人从日常琐碎里捕捉灵光闪现的诗意,是诗写能力超强的表现,每一个不同凡响的深思与质问,都是心灵瞬间的顿悟,禅意的回归。

18.灯
作者:古石

天黑了
灯,瞬间亮了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乍一看,是句大白话,名副其实的口语。但能否在平常的口语里提炼哲理与诗意,就是能力了。灯,思想、灵魂与真理的化身,佛家说灯乃智慧的象征,佛光是佛智的外显。因此,照破世界与心灵的黑暗是灯的使命,哪里黑暗哪里亮,“一灯去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仿佛灵感广大寻声救苦的菩萨,哪里有难哪里应,随处显现。

19.在东方山图书馆
作者:胭脂茉莉

走进一座安静的图书馆
它有流畅而不失整洁的线条
落地窗外涌动着鸟鸣
和绿色的波浪

阳光从窗外投射在书架上
我们著的书立在阳光中
有着好看的影子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诗人设置岁月恬静的人间一域,文本的呈现应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和精神实相,一个佛系文人的修养与气质跃然纸上。结尾:″好看的影子",有诗性的回味。我理解为闪光的心灵折射,发出美丽的精神余辉。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活着的书,只有深邃智慧的思想,才能象阳光般照耀世界。此诗虽没有直写佛理禅修,但自始至终蕴涵着诗人骨子里自带的诗意禅韵。

20.无题
作者:胭脂茉莉

她喜欢穿素衣着素裙
坐在暮色下看河流上斑驳的船只
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从眼前滑过
在暮色里上下翻飞的
不知道是蝙蝠还是白鹭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文本进行唯美的呈现,没有过多的延伸与挖掘,只是一个画面。出现的主要物象是划过的船只与翻飞的鸟禽。人物是素净的,静态的,"一静天下无凡事″,反映了诗人内在的圆润与自足。船与动物是动态的,一静一动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生活的闲情逸趣及对立统一的和谐。高人布局,必有玄机。诗中人物性情的寂定,对外在事物无好无坏的统一平衡,动静的相宜,时间的流逝,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气息。其实,以一颗清净无妄之心面对世间万物,禅便在其中,它在大千世界,也在方寸之间。

21.归来早
作者:海恋

从五祖寺回来
小园已全部绿了
柳絮纷飞,梨花绽雪
原来,那些植物已先于我
去了禅堂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诗人朝圣归来,小园全部绿了,出去应该有段时日。比"我″归来早的是树。"柳絮纷飞/梨花绽雪",应该是得到法乳滋养的生命之花,灿烂无比充满生机的样子。小诗呈现了一个万物平等同沾法喜的美好图景,给人温暖,令人神往。佛教理念中,万物皆有佛性,都能得到佛光的普照、智慧的洗礼,净化身心,体会超凡禅悦。因此,人格化的树木拥有″法喜充满"的快乐。小诗的口语与文学语言完美的契合,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吟诵的美感和韵味。

22.火焰
作者:海恋

在铁炉里奋力挣扎
开到外面去,开到外面去
其实,它并不屑于
做一朵怒放的红花
把寒冷拥入怀中
它便有足够的勇气,和严冬
一起熄灭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这是一首象征性诗歌。″铁炉″的指代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个性鲜明、精神力度饱满的人,而我将它看成入凡修行的圣人、菩萨。首先,火焰的牺牲精神,燃烧自已点燃他人,多象出世宏法的僧人,用生命在世间示现佛法的苦修之路,以此激活他人心中的智慧之灯。其二,光芒万丈的花朵,照亮昏暗的世界。但并不因此处处炫耀,而是视为生活常态,火焰不屑于美丽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其三,视生命为浮云的超脱。火焰将人世的寒凉拥抱,用生命的光明驱除刺骨的阴冷,却将春暖花开的适宜带给人间,然后与严冬一起熄灭。多象一代高僧,人世的任务圆满之后,随时灭寂生命的火光。我以为,这种品质的人应属圣列。

23.窗外
作者:曹红燕

窗外不见当年
只有一棵梅
花正开
雪纷纷地下

推荐人:少木森
推荐语:这诗极短,只四句19个字,却耐读,有禅学意义和诗学意义。以禅眼观之,当年何见?当下即是!以诗心品之,那不见的当年,那当下梅开和纷纷雪落,溶着诗人的心跳与体温,也诗意,也感人。

24.山风送你到垭口
作者:陈瀚乙

山风送你到垭口
庄稼花又送你一程
宝石蓝的蓝天再送你一程
小狗摇尾巴送你

小路的弯很普遍
几只小鸟蝴蝶很家常
还不放心,到蛙鸣中坐坐
或者在果香中顿顿
听听蝉的倾诉

推荐人:少木森
推荐语:这样的“送别”,足够诗意吧!或者说,这样“写送别”足够诗意吧!而诗人说,这——很家常,“小路的弯很普遍/几只小鸟蝴蝶很家常”。要能把家常变成诗,需要怎么样的一颗心,您有吗?心在,一切都在!这就是写这首小诗、读这首小诗的诗学意义,甚至可说是一种禅学意义。嗯,如此写诗,如此读诗,是不是使得乡村生活多了许多意趣呢?

25.暮晚
作者:杨键

马儿在草棚里踢着树桩,
鱼儿在篮子里蹦跳,
狗儿在院子里吠叫,
他们是多么爱惜自己,
但这正是痛苦的根源,
像月亮一样清晰,
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止……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小诗列举多种物象,描抹生命生龙活虎的生活场景。娑婆世界,苦海无边,看似快乐的生命其实痛苦从未停止,诗人明确指出其根源是注重色身。身体乃无常之物,无常不可得,执着于此,必然痛苦如江水不止。而小诗后面隐藏的真实意是:只有以破相之法入世,才能苦海有边回头是岸。

26.灰烬
作者:雷默

时间的灰落下来
在冬季是雪,而此刻
难道是这些凋谢的花朵

万物在春天生长,不舍昼夜
花朵如闪电,照亮大地
我从梨树下走过
刹那白头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四季万物所表之相均是流逝。雪,花朵,梨树从事物的尽头去理解皆是时间的灰烬,人亦如此,刹那白头,生命走向灰烬的过程极其短暂。存住坏空乃万物之规律,因此,从入世去看不必悲观,花开花落自然轮回。从出世看,无常之中有"常"可依,更为乐观。从灰烬中获得生命的启示与喜悦,是诗之万幸。小诗以智性思维入手,偶间抒情,语言颇为节制,以梨花之中的有我之境结尾,成功地留下一幅动态唯美的画面,供人咀嚼品味。

27.放下
作者:李浔

许多年前他迷上了一块大石头
端起又放下,让这块石头
成了他手中圆滑之物。
许多年后
面对这块长满青苔的石头
他自己的重量,源自于这块
早已被放下的石头。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放下手中圆滑之物,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一个禅者的安生之本。这首诗,诗人用第三人称冷静的切入,诗行娓娓道来,意味深长。

28.山上山下
作者:古石

这么多人
从山下走向山上
又这么多人
从山上走向山下

山上——
寺院 白云 清脆的鸟鸣……
山下——
楼群 汽车 闪烁的灯光……

风在吹
风一直顺着时光在吹啊
吹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山上山下》整首诗不仅节奏鲜明,山上、山下这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的意象,也让诗意更加饱满,更加发人深思。风在吹,吹着山下,也吹着山上。从禅的角度讲,山上山下的自然万物,是没有分别的,都逃不过时光的侵蚀,无常之手的摆布。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山上山下的人类同样的也逃不过大自然风水轮流转的法则,从这一点出发,诗人古石这首诗,对禅在当下语境中的作用,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29.田野里
作者:也牛

南风吹跑了
披在土地菩萨脖颈上的红细绸
他老人家喔
一时也摸不着北

渠水荡漾
从矮石庙脚下流进三月
油菜花灿烂地开:

又是哪些众生
转世成了这大片大片的金黄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田野里》整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呈现了一副温暖,春光灿烂的美景图。读者即使不去思考背后的禅理,光是诗中呈现的灵动的画面,就足以打动人,让人过目难忘!一个从来没有被美,被诗歌打动过的灵魂是干瘪而无趣的,好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趣而丰盈的灵魂,这或许也是诗歌经久不衰,渊源流长的秘密之一。诚然,世界上一切都逃不过无常之手的摆布,但是这又何妨,生命不息,热爱恒在,无疑,这首《田野里》是赞颂无常之美的一首佳作。

30.一个女书生的理想
作者:林荣

山顶之上,是飞鸟的高度
是干净的鸣叫声

是一个女书生登顶之后的发现:
树木们以绿叶对白云
以苍翠和秩序呼应
这恰恰符合她近年来对一些事物的看法

一个女书生的理想:
就是顺势而生
就如这寂然守静的树木中努力接近飞鸟的
那棵青松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女书生的理想就是顺势而生,就如这寂然守静的树木中努力接近飞鸟的那棵青松,这是女书生登顶后所悟,也是作者借这个场景表达自己所悟。整首诗因为人物的走动,诗歌场景非常逼真,非常有代入感,而诗中的主人公女书生,给我们带来的清新气息,也是让人感到欣喜和欣慰!古有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今有林荣笔下的一个女书生登顶后所悟!正是,禅者至诚,禅者亦勇!


二、【综述评论】

发现日常生活之美
——浅谈曹红燕诗集《阶前草那么绿》

作胭者:脂茉莉

        起初只读过诗人曹红燕的诗,未见其人,我曾被她的那些灵动中又透出禅理的日常生活之诗,深深折服和打动过,后来在禅诗笔会上见到她本人,长发披肩,不施粉黛,轻柔的声音,连举手投足和眉宇间都散发出良善和慈悲,真像一个女菩萨,一下子就和她的诗歌作品对上了。
       在2022年末,收到她新出版的书《阶前草那么绿》,那时还在疫情封闭中,拿到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让人喜欢,翻了几页,就爱不释手。
       这本诗集是诗人曹红燕近年来诗歌的一个集结。诗集分为两部分《月下指月》和《银碗盛雪》,第一部分《月下指月》每一首诗歌都附有点评,这些点评,可以让读者对她的诗会有更系统的了解,更容易走近这本书的诗中,更容易对诗集第二部分《银碗盛雪》的理解。
       那时每日午后我都会坐在窗下,一边品茗,一边翻看诗人的这部诗集,感动于疫情中读诗品茗这一日常生活细节,尽管那时正值隆冬,我窗外阶前的草,还没有绿。

       1.发现日常生活之美,珍惜每一个当下

       诗人曹红燕的诗中很少有壮怀激烈,或者伤春悲秋的句子,也很少有说教,几乎都是对日常生活的呈现,但是干净而纯粹的诗句却充溢着广度和深度,她力求用诗呈现人类存在的普遍价值观,可以说,她的诗就是她的生活。例如这首:

《世界》

夜空上
月亮无语
月华照出树木的影子
静静 草虫鸣叫
山里的小村落
偶闻说话声
不见人
世界很大
世界也可以这么小
一轮明月独照

       这首诗的诗眼是在诗题上,诗题和诗中的画面和内容,形成一个巨大的张力空间。读者在这个空间里游走,在不知不觉的若有所思中会有恍然顿悟之感。
“世界”,是一个很大的词,而在这首诗里却被处理的云淡风轻,但是诗意却无限。正如诗人诗中所言:世界很大/世界也可以这么小......又如这首:

《见性》

要下暴雨了
乌云堆积山峦和村庄
瞬间暗了下来独见
一树高过屋顶的泡桐花
花朵好大 花朵好白

       见性本为悟彻清净的佛性。禅宗认为一切众生本具有佛性,只是被后天的习气深重遮蔽了,见性即是见道,显然这首诗是个悟道偈,诗人似乎是在轻描淡写中,不仅呈现了日常之美,又直指人心。
       诗人用诗呈现生活中的日常之美,其实,也是诗人用笔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点滴,让读者从这些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禅理,得到启示,如这首:

《安然》

枇杷熟了,
由青到黄挂在枝上
是被采摘,抑或是等熟透了
自然掉落
枇杷树不语
一个小男孩从最低矮的那根枝条
摘一颗枇杷在手
咯咯地笑

       这首《安然》寥寥几笔,不仅把日常生活之美活生生跃然纸上,另一面也告诉读者何谓生活的安然。
       诗的上片诗人用镜头画面提出问题:如何去直面“枇杷熟了,由青到黄挂在枝上”这样日复一日大自然的春秋,也是人生的春秋?下片诗人又用镜头画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小男孩/从最低矮的那根枝条/摘一颗枇杷在手/咯咯地笑”。
       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天,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像这个咯咯笑的小男孩一样快乐,这也是这首《安然》给我们的启示。又如这一首:

《坐在日内瓦湖畔》

那个下午,面对落日
独自坐在
瑞士的日内瓦湖畔
面朝“出奇的蓝色的湖”
听教堂当当的钟声
感受从阿尔卑斯山口吹来的凉风
看扯起白帆的船三三两两的停泊
我的心也悄悄靠岸
日内瓦湖畔曾经坐着
欧.亨利、拜伦、巴尔扎克
透过宁静
拜伦看到了这座湖“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
让我在 日内瓦湖畔
再坐一会儿吧
往往一生,也只能在某处拥有一个片刻
让我在这一片刻
就在这里

       诗人这首《坐在日内瓦湖畔》,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首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也曾经坐在日内瓦湖畔,感受过从阿尔卑斯山口吹来的凉风,其实从诗中能发现自己,让读者产生共鸣在诗人的诗中随处可见,这也是诗人曹红燕诗歌的特征之一。
       诗人曹红燕用诗人特有的细腻入微,通过这些经历和看到的事物,营造出禅意和诗意传情空间,正如南北老师的点评,诗人看到是诗,禅者看到的是禅。
       其实,无论是诗还是禅,最重要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

       2.发现日常生活之美,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开始赞叹自然的广袤和神秘,特别是对脚下这片生我们又养育我们的大地,诗人们总是有着数不清的赞美,现代禅诗的写作者更不例外,诗人曹红燕很多诗篇就是和大自然的深情对话中完成的,她关注大地上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植物、动物,都在她的诗歌镜头中,如这首诗歌:

《春风吹起》

风把门“哐”的一声撞开了
太阳下打盹的小狗跳起
狂吠而去

一树樱花
灿烂地开

       这首只有五行的诗,虽然短,却是一首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诗,诗歌上片是风把门撞开的声音,惊动了太阳下打盹的小狗,而狂吠而去的小狗,又让诗歌镜头颤动的更欢了。下片“一树樱花/灿烂地开”诗歌镜头跳跃得很快,似乎和上片没有联系,事实上,这一动一静内在逻辑联系,都是因为开篇的春风吹起,可见,这是一首看似无意却是内在逻辑经得住任何推敲的一首结构缜密的诗。
       另外,诗的上片写狗,下片写樱花树,其实镜头外还有一个观察的人的存在,狗在打盹,花在开,人在看,这首诗营造的诗歌意象如此完美的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人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这是直观的禅意,也是诗人用呈现的手法抒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注。
  如果说这首《春风吹起》是诗人间接的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那么下面这首诗就更直接了:

《致谢》

我只不过撒了一把种籽
就长出了那么多
大大个子的南瓜
我提起衣裙躬下身子摘下
一个又一个南瓜
我一次一次以躬身的姿式
致谢
广袤的大地

       诗人通过对广袤的大地的致谢,描写了自己种植和收获南瓜的劳作过程,诗人感动于大自然的无私回馈,继而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土地的敬畏之心。诗中“我一次一次以躬身的姿式”这是人类劳作的姿势,也是人类表达谦恭的动作,被诗人巧妙形象又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了,不得不让人称绝。
       诗人曹红燕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次次向我们描述那些生活中被我们不小心忽略了的美;那些现代禅诗写作之路上所见所闻;那些深藏诗歌中的人道主义关怀......令人心生敬意,又久久难忘。
       今天在写完这篇文字,当我抬头看向窗外,在春阳的映衬下阶前的草,那么绿。草,和往年春天的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可因为诗人的这部诗集《阶前草那么绿》,一切又似乎不一样了。

        ——胭脂茉莉于2023年4月8周六下午

注:文中引用诗歌都引自曹红燕诗集《阶前草那么绿》。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曹红燕姐姐在诗歌艺术上的进步速度,以及作为一位诗人在诗歌中呈现的生态关怀,我们大家都是一点点看在眼里的,推荐学习!


三、【作品翻译】

1.鸽子为天空翻开经卷

作者:也 牛

一串鸽哨
救活了整个天空
天堂啊,有时候也需要一粒红尘去救赎
请打开笼子
还鸽子们自由

The pigeons Opens the Scriptures for the Sky
Author: Ye Niu
Translated by XUE Hong

Bunch of pigeons
saved the whole sky
The heaven, sometimes needs redeeming by a grain of mortal dust
Please open the cage
and set the pigeons free

推荐人:黄亚洲
推荐语:两个关键动词都很重要,一个是救赎,一个是打开。
第一个动词颠覆了我们的惯常思维,也明白不总是上天在救赎世间,也可以是尘世救赎上天。
第二个动词可能更重要。那就是不要限制救赎一切的能力。如果连救赎上天的力量都可以被控制,那么这种控制就过于邪恶了。
把鸽哨里的自由,听成最美妙的音乐吧,这是至高无上的经卷。

2.溪边

作者:也牛

坐看云起的人
背后有一对木桶
已经放下

心头轻松啊:他不用急着挑水回阳坡
路像一根扁担
坐在臀下

By the Stream
Author: Ye Niu
Translated & Recited by XUE Hong

A man sitting and watching the clouds to rise
There is a pair of barrels behind
already being put down

Feeling relieved: he doesn't have to rush to bring water back to Yangpo
The road is like a pole
sitting under his bottom

推荐人:李明春
推荐语:读第一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样的诗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诗歌的闲情逸致,就在于这样的宁静,以及忙里偷闲。其实,诗歌的象,就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呈现,暗藏生活的哲理。木桶也罢,金桶也罢,就在于盛水。汲水的人,走在路上,才是生活的真实,以及幸福的憧憬所在。满,是暂时的。空,却是永久的。空着的,可以是一种意识,但不是溪水一样的物质。禅,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就是我们做着的事情,就是自然呈现的那种状态。不要回避什么。扁担,水桶,都是生活的用具,像大海上的舟船。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该拿起的时候拿起。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短小而精致的诗歌,尽显生活的诗意和哲理。以小见大,道心唯微。精彩的一笔,正是这精彩的想象,“路像一根扁担”,担负着我们的过去,将来,坐着的人,就是我们的现在。但我们不可能永远这样坐下去。路,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挑着我们的生活。除了吃喝睡觉,劳作,就成为了诗歌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存在的真实,自食其力的真实,活着的真实,消磨时光的真实,充实自己的真实。

3.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

作者:古石
翻译:薛宏

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
一只鸟在高高低低地飞
一只蚂蚁在高高低低地爬

一个人在旷野独自行走
他的心随风飘动
如一粒尘埃

The sun shines in the sky and on the earthAuthor: Gushi
Translated  by XUE Hong

The sun shines in the sky and on the earth
A bird is flying high and low
An ant is crawling up and down

walking alone in the wilderness
A man’s heart blows with the wind
Like a speck of dust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阳光照耀着一只鸟、一只蚂蚁、一个人……阳光,它只是阳光本身,它只是照耀,只是宇宙恒古法则的一部分,鸟、蚂蚁、包括天空和大地,都是人类给予分别和命名的,而给这些自然万物命名的人呢?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也不过“如一粒尘埃”!明白了这一点,就是禅!

禅,深藏在宇宙万物之中,可意会却不可言说,因为语言是有局限的 ,所以就不难理解佛主拈花示众的典故了,也就不难理解一直致力于现代禅诗探索写作的古石的诗观:“诗是一种呈现,是在对世界和我们自身最切近的体验之中,一种生命本质和事物本质的呈现”。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读者问我,以自己的修为能读懂现代禅诗吗?我总是说,你从一首现代禅诗中能感觉得到美就足够了,因为即使读不懂诗中的明喻、暗喻,虚、实时空转换等,诗歌本身的语言,诗人用文字构筑的风景,也照样可以牵引着读者去感受诗歌呈现出的艺术美。

现代禅诗,从总体来看它首先是现代诗,一首优秀的现代禅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它首先得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从这一点切入,这首诗也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单就看这短短六行的诗,不仅起承转合运用得天衣无缝,铺开的场景也气势恢宏,当读到“一个人在旷野独自行走/他的心随风飘动”时,我感觉到自己的心也在随风飘动,甚至感觉到脚下的大地也在轻轻颤动。这样的颤动,是诗人呈现给我们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情,也是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

4.高度

作者:古石
翻译:薛宏

像一粒尘埃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漂浮

在世间,我的目光
有时停留在一只鸟身上
有时停留在一只蚂蚁身上

鸟在飞,蚂蚁在爬
我介于鸟和蚂蚁之间
分不清谁高谁低

Height
Author: Gushi
Translated  by XUE Hong

Like a speck of dust
Floating in the world between the sky and the earth
My gaze sometimes rests on a bird
And sometimes rests on an ant

The bird is flying and the ant is crawling
In between the bird and the ant  
I can not tell which one is high and which one is low

推荐人:正空
推荐语:诗人善于以方位为枢纽组织展开一首诗,开篇就点出人是天地间飘浮的一粒尘埃,飘浮是不定的,所以“高度”一词在此诗里是诗人提出的悖论,通篇以我与目光逆向证明了这一观点:即万物皆尘埃,不存在高度的衡量。它的真相是,诗人变相诠释了“佛性平等”的真理。

5、雨打芭蕉

作者:奥冬
翻译:薛宏

那些明亮的水珠流泄
写不可言说的宁静
在静静倾听的心里

Rain Beating Plantains
Author: Ao Dong
Translated by XUE Hong

Those bright drops of water flow out
Writing about indescribable tranquility
In the heart that listens quietly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雨打芭蕉 ,在中国的古典意象里,常常是带着一丝孤独,一丝忧愁的,但是这个意象却又是出世的,如中国画中那轻轻的不可或缺的一笔,从唐王维的《无题》中的“雨打芭蕉叶带愁”,到宋李清照的《雨打芭蕉》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可见一斑,而苏轼的脍炙人口的诗句“雨打芭蕉闲听雨,道是有愁又无愁......”把雨打芭蕉这一意象诠释得最通透,所以,唯有一颗安静淡然的心,才能感受“雨打芭蕉”这份淡淡的唯美的愁绪。在这首诗中,诗人巧用古意,写当下之情,区区三行,不仅诗意古朴唯美,又让读者体验了一番不可言说的宁静中那淡淡的禅意诗趣。

6.致加里·斯奈德

作者:胭脂茉莉
翻译:唐根金

整整一天,我在梵音洞踱步想起了你
我必须描述:50年前的五月
在夜晚的樱花下
你们走在俄勒冈的一个果园
那时你已经如此辽阔
时常驾着不系之舟随海浪沉浮
那时 我还是宇宙间吹起你衣衫的一缕风
或者是你头顶的一朵苹果花

而今在梵音洞蓝色的海边
我像一只白鹭
裙子被海风吹得上下翻飞
周围虔诚的香客在念着大悲咒
我又想起了你
像预感到茣名事物的来临
整个梵音洞突然潮音如雷
此刻  海风吹起我的衣裙
是否也吹起你50年前的衣衫

注:

1.梵音洞又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上最适宜听潮观海的两个地方。
2.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垮掉派”代表诗人。他翻译的寒山诗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致使他东渡日本,出家为僧三年,醉心于研习禅宗,斯奈德是清晰的沉思的大师,在大自然中,他既是劳动者也是思考者,他的诗“更加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紊乱及愚昧无知”。

To Gary Snyder

Author: Rouge Jasmine
Translated  by Tang Genjin

Pacing around the Fanyin Cave all day long, I thought about you
My mind travelled afar: in the month of May 50 years ago
Under the cherry blossoms one evening
You and friends were walking in an orchard in Oregon
Oh, a living legend, bold and unrestrained
You were wont to ride on the big waves, easy and free
Yet I, a soft wind in the universe blowing your shirt sleeves
Or perhaps an apple flower above your head

And today at the Fanyin Cave by the sea
Like an egret I become
My skirt ballooned up in the wind
Worshippers around chanting Incantations of the Great Mercy
I think of you again
And the cave, as if knowing what magic means
Is heard resounding with the surging of the tide
Oh, the sea breeze now playing my skirt
Did it play also your shirt sleeves some 50 years ago

推荐人:南北
推荐语:加里·斯奈德,他本身就是世界诗歌的传奇。当然,因为现代禅诗的缘故,他更是我们现代禅诗派同人遥相致敬的,为数不多的世界性诗人之一。但我推荐这首诗,并不仅仅这个缘故。这首诗做了一个复杂而大胆的尝试,将斯奈德的50年前与作者的当下时空交揉一处,而海天之边的普陀山又成为了背景。这样的尝试,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想要传达不同时间与空间中诗人的交互行走,而且试图阐释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没有时空阻隔的禅意诗情的交流与融汇。

7.过禅源寺

作者:李本
翻译:唐根金

尘嚣既去
古老的大树和摇曳的络石
你们的话语就是不语

可是我们有话说呢
我们分瓜沏茶
说在尘世不能表达的
羞涩
和彼此濡染的青绿

你可珍爱这刹那的泪光
和这半生谱就的阕阕芳华曲

月隐了
有星子出没于
远远近近的山脊和屋宇

Visiting Chanyuan Temple

By Li Ben
Translated  by Tang Genj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this ancient tree and its profusion of leaves
your talk is silence

But we have our own talk
sharing watermelon, savoring fine tea
we utter the kind of shy
not to be articulated in mundane air
and the bluish green nurtured from company

How dear the glistening teardrops
and that song of pride whose name is no return

The moon has sneaked away
and stars, in twos and threes, above the head
dotting the ridges and house-tops far and near

注:《过禅源寺》是诗人李本所著书籍《秋月曲》中的诗歌。

推荐人:胭脂茉莉
推荐语:“你们的话语就是不语,可是我们有话说呢”,诗人这首诗充满了童趣,也是不着于相的开示,禅,就是自自然然,返璞归真,如刹那的泪光和这半生谱就的阕阕芳华曲,亦如此刻写下的这首诗……

8.风即是万物

作者:赵一男
翻译:薛宏

如果,此刻你在林中
你便会知道风是怎样汇入万物的

它打开草茎和花苞儿
打开柳枝和每一条叶脉
打开大叶杨擎天的手臂
打开鸟鸣和露珠
打开飞瀑,打开迷一样的
曦光和晨雾

它把一道道枷锁甩得老远
告诉它们:自由和春天恒在

千沟万壑皆在欢呼
万物在风中
风即是万物

Wind is Everything

Author: ZHAO Yinan
Translated by XUE Hong

If, at this moment, you were in the forest
Then you'll know how the wind flows into everything

It opens the stalks and buds
It opens willow branches and every vein
It opens the white poplar’s arm to hold the sky
It opens up birdsong and dewdrops
It opens the waterfall and the mysterious
dawn and morning mist

It throws the shackles far away
Telling them: freedom and spring are everlasting

Thousands of ravines are cheering
Everything is in the wind
Wind is everything

推荐人:大正
推荐语:“万物在风中,风即是万物”,诗人这样的观物、感悟,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一样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诗歌前面一气呵成的铺垫,只为结尾一句而来。此诗自然,水到渠成。


四、【借鉴欣赏】

温经天读加里·斯奈德诗歌10首

       引言: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BG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他当选为美国诗人学院院士,先后出版有十六卷诗文集,《龟岛》获得了1975年度普利策诗歌奖。斯奈德是“垮掉派”目前少数仅存的硕果之一,也是这个流派中诗歌成就较大的诗人。加里·斯奈德是“垮掉派”目前少数仅存的硕果之一,也是这个流派中诗歌成就较大的诗人。但是,跟“垮掉派”其他诗人的张狂相比,他显得比较内敛,其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他是清晰的沉思的大师,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翻译过寒山的诗,所以喜欢沉浸于自然,在大自然中,他既是劳动者也是思考者,因此他的诗“更加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紊乱及愚昧无知”。加里·斯奈德的很多诗歌创作,从立意到取材,从文法到修辞,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中国风味”,可以说是具有中国文学“文心”的一代文学巨匠。首先,加里·斯奈德的诗歌创作立意多涉及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且风格冲淡,极具中国古典诗歌之神韵。

1.进山

他爬到浪花飞溅的溪涧边上,
他沿着平板似的岩石向上走,
他把手指放到水里,
他转身走向隔在一边的水池,
把两只手放在水里,
把一只脚放在池里,
把几块石头扔在池里,
他用两手拍打水面,
他高叫,起身站立,
面对激流,面对高山,
举起双手,三次高喊。

(扬子 译)

温经天赏析:斯奈德的这一首口语诗,讲了一个人进山时勇敢地投身山水,从而获得身体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诗写情景,尤其是口语诗,特别适合。前7行,我们可以看出他写了这样入水的过程,但最后4节是非常重要的,他用双手拍打水面,他高喊,他在激流中起立,举起双手三声高呼。他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勇敢者获得了勇敢所带来的自由,它和山水的呼应是如此的直接,有力,勇敢,彻底。这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也想起了李白和敬亭山的故事,但前者是那种过分极端的处境,而李白和敬亭山的那种微妙的对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内心与自然的精神回流。而斯奈德这首不是,他是作为一个身体力行者,他亲自投身到这样的激流当中,体会到了山水的有情,他主动拥抱了这样的精神自由,用他的胆识、勇气和力量,同时也获得了山水全部的拥抱。带给人很大的振奋感,这是一首跳出日常生活状态的诗,很独特,因为它必须靠特殊的体验才能实现。

2.松树的树冠

蓝色的夜
有霜雾,天空中
明月朗照。
松树的树冠
弯成霜一般蓝,淡淡地
没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声。
兔的足迹,鹿的足迹
我们知道什么。

(扬子 译)

温经天赏析:这首诗非常著名,语言非常洗炼,尤其是斯奈德对夜间山林场景的静态描写,富有东方审美的气质。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他讲的是蓝色的夜晚,有雾的夜晚,有明月高照,他仰头看松树的树冠,产生飘逸的审美画面感,就像他在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古画里所见。前6行写的都是这个东西,但是从第7行到第9行,他开始加速了,诗歌叙述的速度开始加快。靴子的吱嘎声,是从视觉转入到了听觉。兔的足迹,鹿的足迹,这个看似是视觉,其实它是一种经验化的视觉,它是属于经验层面的,然后结尾,他开始诗意上升了,他升到哪儿呢?——“我们知道什么?”‍‍他上升到了理念思维和玄学境界。回看此诗,整体通过这样的一个静态的描写、观察以及思索,诗人写出了人和万物之间的隐秘的生态关系。诗中一切情绪和事物的认知,都处在一种欲辨已忘言的境界里面?我们阅读、体会、感应并置身其中,体会那种美学的氛围,同时体会这种人生的境界。这首诗通过专注的描写和精准的留白,实现了意境之美与高渺之思。

3.八月雾气弥漫
——给莎丽

八月里雾气弥漫
九月干旱。
十月炙手可热。
纳帕和索诺玛的草地,
灌木丛,
被焚烧。

接着到了
十一月,
我们全都拨回了时钟,
天空就下雨了。

刚刚冒头的青草的嫩芽。

就象柔弱而
新鲜的年轻植物
变得光滑又清凉在夜里
伏在我的身上。

触摸,品尝,在大地上
紧紧缠绕在一起。
新的雨水。
我们的生命开始了。

(扬子 译)

温经天赏析:这首诗写了爱情,但是他的这种情感之诗不是建立在两个人的衷情与私语上的,依然适合是同自然紧密相连的。这次他写的并不是山林的场景,而是夏日的草地。通过时辰这个日常的经验来写。从8月到9月到10月这是整个夏天的过程,11月份开始秋天到了。酷热结束。夏令时结束。秋雨连绵,焚烧过的草地开始新生。男女的身体和情感都彻底在自然生态的美好环境下契合。新的雨水就是新的生命。这首诗,依然把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演绎得特别好,依然是一种融合,但不是《进山》单一个体行为,而是两个人的个体契合,要有天地自然来出场,来旁观,来作证。人生大自在也。非常浪漫。因此这是一首非常饱满的有幸福感的回忆之诗。‍‍11月,美国夏令时结束,“我们全都拨回了时钟,天空就下雨了”,这节诗的表达非常神奇,就像一场意念之雨一样,天人合一的感应。我很喜欢他第2节的抒情。

4.我们与所有生物一起发誓

吃着三明治
在树林中工作,

一只母鹿啃吃雪中的睡菜丛
相互观察着,
一起咀嚼着。

一架比莱飞来的轰炸机
在云层上面,
用咆哮充满天空。

它抬起头,聆听,
一直等到声音消失。

我也如此。

(董继平 译)

温经天赏析:这首诗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远远超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母鹿吃草,人吃三明治,人和动物都在咀嚼,都在体会自然给予的恩赐,但是在这个惬意的场景当中。,轰炸机穿过云霄,打破了这种人与动物相互对视这种美好的宁静感。轰炸机带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这首诗不仅赞美自然生物,还表达了对人类的一些反感,特别是对战争的厌倦,但作者没有自述,反而用母鹿的视角去描写。母鹿抬起头,聆听了一会儿,一直等到轰炸机的轰鸣消失。虽然它是一种咆哮的状态,噪音的状态,剧烈的状态,但是母鹿并没有被激怒,反而无视,平常心是多么的难得。结尾,“我也如此”,这就是程颢的“浑然与物同体”,一个人在自然哲学当中,所体验到的人性的自觉升华。

5.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山谷中烟云迷雾
五日大雨,三天酷热
松果上树脂闪光
在巨岩和草地对面
新生的苍蝇成群。

我已经记不起我读过的书
曾有几个朋友,但他们留在城里。
用铁皮杯子喝寒冽的雪水
越过高爽宁静的长天
遥望百里之外。

(扬子 译)

温经天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斯奈德在山顶护林瞭望所看到的一些场景以及自我叙述。诗歌的第1节依然描写了雨后的动植物的躁动与生机,第2节是非常有深意的,他自述,书本的知识已然忘记,暗示活在山野中更多需要的是生存的经验与本能。朋友们都留在城里,写自己其实属于某种与世隔绝的处境,也就是和物质社会的隔绝和对望。那么怎么生活?他选择纯自然的本能生活,饮雪融之水,用铁皮制杯,虽然很简陋艰苦,但他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事物,他收获了登高望远的极好的目力。别人的眼睛是平庸无奇的,他们关注的可能是社会是物质,是私有的自我,而他所观察到的是‍‍8月的生机,和百里之外的事物,在我眼里都清晰可见。人一旦回归了自然,就开启了他那灵性的天眼。与世隔绝的人获得了常人所达不到的人生境界。斯奈德这首表述让人想起梭罗,是的,他就是美国当代的梭罗,这是一首阐释经验大于知识、潜能唤醒认知的自性的本能之诗。

6.只有一次

几乎在赤道上
几乎在秋分点
正巧在午夜
从船上


正在中天

(扬子 译)

温经天赏析:斯奈德非常喜欢东方美学,天人合一是理念,禅宗是修行方式,诗则是容纳之器。对称美的概念是诗之眼。这首诗,写的就是,在赤道的纬度上(分开地球南北),在秋分的这个节气时(分开旱季和雨季),在午夜的这个临界点之上(分开昨天与今天),在船只上(分开天与水)他偶然看到了,月在中天(在东西之间)。等于说不管是时间节气还是地理纬度,包括天体运行的位置,都恰好处在正中央,处在中间点,处在临界点。这样的际遇充满巧合与神秘性。因此他的诗的名字叫《只有一次》,唯一的,偶然的。天道神奇,蕴含禅机。对一个诗人来说,或者一个正在修行的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对修行者而言,神迹就是天象和印象之间的奇特吻合与暗示,这样的心灵感念是具有恩典属性的,是有能量的。因此,这是一首修行者体验神迹之诗。由于其词语简洁到了极致,因此我把这首排名放得更靠前一些。

7.禅寺春夜

八年前的这个五月
晚上我们漫步在俄勒岗
一个花园的樱花树下。
那时我想要的一切
现在全忘了,除了你。
在这夜色中
在古都的花园中
我感到了幽灵的颤动
我记起你沁凉的胴体
在一件棉织的夏裙下裸露。

(刘川 译)

温经天赏析:时光洗去了年轻的浮躁和愚蠢,留下的是爱和怀念。在东半球的日本禅寺,作者触景生情,再次想起往昔,八年前的西半球俄勒冈,樱花是传递思维的媒介,他会想起旧时光里的爱人,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对应春光的寻常,惘然之情无限弥漫着。对樱花树,作者并没有去描写,对爱人的身体却有不寻常的记叙。棉织的夏裙,温暖,沁凉。青春的胴体,颤动,美好。只是如今已惘然。纯美的镜头剪影如影如梦,平淡的叙述埋藏着深情。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伤时之诗。

8.斧柄

四月最后一周的一天下午
教卡伊怎样抛掷战斧
转动一半它就插入树桩。
他想起战斧的头
没有柄,在商店
去拿它,想把它作为己有。
门后的一根断掉的柄
长得足以作斧柄,
我们按长度刻划它,把它
与战斧的头
还有工作斧一起拿到木砧上。
在那里我开始用战斧
给旧斧柄造型,最初
向埃兹拉.庞德学到的警句
在我的耳里鸣响!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而我对卡伊这样说
“瞧:我们将通过核查
那我们用来砍它的工作斧柄
来给战斧柄造型--”
他明白了。我又听见:
在公元四世纪陆机的
《文赋》里--序言中
说:“至于
操斧
伐柯
虽取则不远”。
我的老师陈世骧
多年前就译出并讲授它
而我明白了:庞德是斧子,
陈是斧子,我是斧子
而我的儿子是斧柄,很快
再次重新造型,模型
和工具,文化的技艺,
我们延续的方式。

(董继平译)

温经天赏析:斧柄是斯奈德诗歌作品中特别有辨识度的著名意象。斧子是以护林为职业的诗人核心的工具,这里也隐喻着它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那么斧柄则是尚未形成的工具的待发形态,也就是诗中的儿子。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关于文学、艺术的、知识、理念的斧子,每个人都是斧子,处理解决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事。这首诗用口语的方式讲了斧子如何打造的过程,是父子之间的斧子话题,也是诗人与思想意识中的自我的心灵体验问题。庞德的话,陆机的话,不同时代不同的大师的告诫,吐露出天道与生存之道的一些契合的天机,诗人通过不断闪回这些宝贵的“经验画面”,夯实了内心,斧子作为隐喻所带来的思考和价值观,文艺创作观等,深刻影响着诗人,也让诗人顿悟到斧子的象征意义,就是人的使命,锋利又沉默,干脆又自觉。因此这首诗主旨就是传承与延续。无论文化、生存,还是技艺和观念。庞德从中国古诗中延续了意象这个概念,陈世襄则将中国古诗和寒山诗通过翻译和推介给了诗人斯奈德,斯奈德学会了斧子的使用,也自称一体,形成了自我的体系,现在他开始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延续。先知传道,总会动用一些司空常见的事物去讲解。斧柄,一种尚未形成、正在进行的质朴的人生状态。于是,一个带有文化基因和思想价值的象征体由此耀目诞生。

9.诗是怎样来找我的

它跌跌撞撞,绕过
夜里的巨大砾石,受了惊吓般
停脚在我篝火的范围以外
我去迎接它,在那光的边界上。

(刘川译)

温经天赏析:文人写论诗之诗,犹如文人画文人画。几乎每个成熟的诗人都这样写过。斯奈德四行小诗写了他得到诗的历程。《诗是怎样来找我的》,题目说明诗的神秘性和珍稀可贵。诗歌经受了俗世的漠视和艰辛,在夜晚属灵的时辰出现,但它不在常人的现实生活圈内,这时候诗人的作用开启,诗人发现了诗意,就要去迎接,诗歌诞生在哪里?诞生在光与暗的交界地带。这是我的解读。回想一下,诗人在旷野之夜燃起篝火,与天地默默交谈,这时神迹送来诗意,诗人抓住了瞬间的诗的暗示,用极简的语言阐明了他对自然和天道的认知,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认知保持了完整的一致性。那就是天人感应,诗道修身,文以载道。斯奈德对诗神的虔敬来自对东方文化的皈依。

10.穿过雨

那匹母马伫立在田野里——
一棵大松树和一间厩棚,
然而它伫立在开阔地里
屁股迎着风,被溅湿。
我在四月试图抓住它
骑上它的裸背奔驰,
它蹶蹄,狂奔而去

后来在山冈上倒下的
桉树的荫影中
啃吃着新发的嫩苗。

(董继平 译)

温经天赏析:母马的故事里有伫立、有奔驰、有俯倒、有觅食,诗人借此讲述的是生命的激情与宁静,这是一首典型的禅诗,他还原了事物的本色,也表达了沉积下来的岁月替换,显然,它同样属于一首生态诗。斯奈德的诗歌特点主要包括四种:生态诗、岁月诗、还原诗和禅诗。这首小诗几乎涵盖所有。所有的诗都通往一个审美层级:境界。我们读他诗歌不必纠结于词语本身,更多注重整体的诗意呈现的氛围和心跳。再好的诗歌经过翻译之后也有微量的损失,不可避免。翻译家体会到了诗作者的诗心与诗旨,就是极其优秀的。斯奈德通过写母马写出人所向往追求的自然之境与内心禅意,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与中国古代诗人王维、寒山,其实没有的文本可比性,无所谓高低,重要的是他在他的时代和人生境遇里,通过相同的东方思维方式和审美元素,得到了自我之诗。正如他说庞德是斧子,自己也是斧子一样,文化的熏染和交织,带来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共同体理念,这样的价值足够博大。


五、【探索思考】

浅谈诗的禪意和意境

作者:印清


       引言:我个人认为:很多作者都会运用各种技巧写作,写出来的诗,就是达不到“诗意”和“意境”。这是为什么,主要是作者的心境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所谓读者的心境,也就是作者的喜怒哀乐。作者缺乏“心的境界”,即使景再美,也够不到禅意、意韵和意境。

       什么是意,什么是境?
        1.意:直白一点就是作者的本意,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境:我们通常认可的:是作者要描写客观的景物。如:山川,河流,草木,虫鸟,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等等,作者的心境也属于境的一类。
        3.意和禅相互交融,二者合二为一,让读者能欣赏到诗中的画面感,又能体现出心中的禅意和亲临感。
       禅和意境的构成: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沉默尊崇,触景生情。作者在接触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触发而产生的情感。
       第二:冥想,因情生景。虽然没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但能让读者从你的抒情中,冥想到诗中意境和景物。
       第三:真如佛性,寓情于景。作者把情感融入在景物之中。让读者能领会作者的情感波动。
       第四:不著相,禅景交融。前面已经说过,二者合二为一。
       总之:一首好诗,能触动读者的心灵,震撼读者的内心情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诗的意境。
       什么是诗,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让人们认可的诗。诗,又称诗歌、诗词,它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以超凡脱俗的手法,又以朴实粗犷的文字去涉猎人的情操与感悟,从而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乃至多读、多思,多想,再多想......。
       诗从古至今被人们称之为“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无论在各种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都会有她的“身影”。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抽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物之万象,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有所同有所不同”的境界。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华夏传统文学的概括和美称。这一称呼可说是几乎总览了华夏悠久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历经千百年风雨总结而来,尤其是传统的文学。不同门类、风格各异的种类,在现实生活里都有着一席之地,在人们心中都能找到自己拥有的位置。
       无论是现代诗还是现代禅诗,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现代诗歌而言,有两大要素切要记牢“语言和意境”。语言和意境对现代诗歌起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优劣,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的,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中,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任何诗词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一首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同样的文字用的有新意,有创意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殃及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你所写诗的指向与走向,要针对于读者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区域,什么样的人群,或者对其有着一样又不一样的感悟和解读。
       至于意境,也就是以语言文字渲染出来的意蕴和氛围。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比如: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和冥思、理性、启迪乃至禅意。这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和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幻想,想象和感悟。能把实物“临摹” 出美的画面,而能把虚幻的描绘让人有感悟、仿佛屈指即可触摸到,忽远忽近,这就是意境和禅意。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写作都应该以此为追寻的最高境界。
       诗的立意最关键。立意是写每首诗的首要任务和主导,现代诗和现代禅诗的立意都是一样重要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过:“大凡做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这也说明意在笔先,在写诗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诗的立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我们写诗的时候,如何立好意呢?意,即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诗词以抒情,诗中的意,多偏于诗人的情感。“意,就是志向”,要立好意,我觉得可以从新、精、深这三个方面去考量。总而言之,一个别具一格、新颖的立意将是一首诗的良好开端。
       无论是诗还是词,要么犀利无比、撼动天地,要么浪漫婉约,色调鲜明,一句话——有味道!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写作很辛苦。写好后要反复朗读,认真推敲。诗不是一般的表白和叙述。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讲究禅意,意境,韵味,画面感,节奏感等。要不断地修改。略有重复的语句要果断舍弃。读到不顺畅的地方就设法改动,让诗韵畅通直到收尾,主导诗韵的是你内心的情感起伏,创造意境之美跟禅意和语句的提炼休戚相关。
       诗对古人来说,也许是久违的乡愁,或是预留的精神财富,对于今人来说,也莫过于此。什么是好诗,取决于什么人群,对菜农来说诗就是那棵大白菜,扒了一层又一层,层层都有新意和新鲜感;对于果农来说,诗就是一颗颗青涩或甘甜的水果,每一棵树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年年相似,岁岁不同;对回家的人来说,诗就是那张可以圆梦的车票,是能让他赶上回家的路,灵魂可以安放的蓝皮车……生命就是这样诗意盎然,妙笔生花,在字正腔圆的路上,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曙光。

推荐人:古石
推荐语:此篇小文对禅意和意境有独到的见解,值得同人们在现代禅诗创作中借鉴。


六、【主编手记】

       在2023年的岁末为了推动现代禅诗的探索性写作,《现代禅诗选刊》编辑部、现代禅诗特别奖组委会特举办第五届现代禅诗探索特别奖活动。现代禅诗探索特别奖和其它各种名头的奖项不同的是,这种参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禅学和禅诗的学习和研究。

       这次现代禅诗特别奖活动中的许多来稿,从禅诗的角度来读,多数作品仍有提升的空间,但是我们也不必失望,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现代诗人都能像我们现代禅诗流派专门研究禅学、禅诗的作家、诗人一样那么的专业。

       这次诗赛活动,从发出公告到截稿只有一个月时间,短短的时间,来稿很多,说明大家对探索和学习现代禅诗的认同,其实,投稿的诗人们自己内心也是惴惴不安的,渴望得到客观专业的评价,所以我们作为评委更要以鼓励和发现的目光来看这些来稿。

       作为评委的一员,这次虽然投稿的诗比较多,但是我在阅读来稿的时候,基本上每一首诗,都写了一句话点评,说明选的原因,和没选的原因。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基于评委的责任对来稿的认真审读,另一方面也是对来稿诗人的尊重。

       在2023年的岁末主编手记里我之所以用以上诸多笔墨,专门写了这段关于2023年12月份我们的特别奖活动一事。我想说的是,获奖不获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和诗歌写作者共同完成了一次探讨学习之旅。

       禅是对世界的本质理解后而得到的果,禅是一双清醒的眼睛洞察这个世界的智慧,曾经有诗人说过,一首最高境界的好诗就是诗人给读者立佛,虽然事实也不仅仅完全是如此,但是也从侧面说明,让每一个诗歌写作者,出手就能写出禅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2023年的岁末,我借此也代表现代禅诗探索特别奖组委会,感谢投稿诗人们的参与,希望明年下一届现代禅诗探索特别奖有更多的诗人参与学习和研究。

       另外,对于本期月刊,我要感谢现代禅诗流派的所有同人们以及禅学研究者少木森和正空老师给本次月刊作品撰写的精彩推荐语;感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学者唐根金教授和定居英国的诗人翻译家薛宏(女,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国Derby 大学研究生)为本次月刊优秀诗歌精彩专业的翻译;感谢河北著名诗人温经天提供给我们的借鉴欣赏对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研究和解读。

       一晃又是一年,这一年,不必如过去几年受疫情所困,病毒所扰,我们又可以心无旁骛的行走在阳光下,和朋友聚会,假期出去旅游.....可世界的痛苦,并没有因为我们感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人间好时节而消失;世界的痛苦并没有疫情的结束而结束......人生如歌,岁月如歌,人间正道是沧桑.......居安思危,把握当下,最后就用我的一首十四行诗《十二的雨水》作为这一年的结束语吧!

十四行诗:十二月的雨水......

作者:胭脂茉莉

又苦又阴郁的十二月的雨水呀
慢慢爬过南方低矮连绵的小山
最后落在谁家积满树叶的池塘
和池里的鱼说着无人听懂的话

哦,有一句话是那爱与哀愁呀
都如一首歌经过那亮灯的门窗
有我们想象中的美人坐在窗前
笑容干净洁白好似冬天的雪花

覆盖了印象派画中大地的哀伤
哦,当莫奈晒麦场的冬雪融化
当看到在光线中旋转的干草堆

当油菜花爬过南方低矮的小山
我们又回忆了你:爱与哀愁呀
那又苦又阴郁的十二月的雨水

—— 胭脂茉莉于2023年12月30日星期六

《现代禅诗选读》编委会
顾 问: 南 北
编辑部主任: 碧 青
编辑部副主任: 古 石
主编: 也 牛
执行主编: 奥 冬
副主编: 曹红燕  海 恋  林 荣
            下午百合  胭脂茉莉
编 辑: 大 正  江晓帆  印 清

荐稿也 牛 | 编辑:风 笛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