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恋诗评:读西周《灵台》

2023-12-12 22:55|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6689| 评论: 0|原作者: 赵一男|来自: 中华文艺网

灵台
作者:西周

我怀疑
河流死于一场事故

直到无数的鸟鸣被翻耕
落叶在星光中迷航
直到最后——
那只大雁从芦苇荡飞向冬天
挖土机在颅腔挖出灯盏

这么多年了
灰色的屋脊长不出一根生动的胡须
父亲的胡须,曾葳蕤着万物

至今,我无法

开辟出身体的暗道
通往天堂
拔出方言里古老的倒刺
熬煮这人间美味

以为是,这

雪白的羽毛不会褪色
眉峰隆起,众神们黯然退场
虚无小于唇的厚度
左侧身睡觉时
能把大海挤到喧嚣的窗外

灯盏摇摇晃晃

光从黑夜爬进来
拉住苏醒的爱情,用力,离开羊水
诞下黎明前
铁锈一样的灵魂
在苦与咸中呕吐黄昏

“走过来,请把门打开,我们举行婚礼吧!”

亚当的肋骨,闻声而落——
咣当咣当的世界



莫向上天祈灵雨,只在心上种福田
——读诗人西周《灵台》
文/海恋

        这是诗人西周自己命题的一首诗,诗的内容包含了他对诗题的理解。何为“灵台”?从字面理解即为通灵之台。“灵”( 靈)字的繁体字见于春秋金文,有“事神”祈雨之意,后演变为上下结构的简笔字,上面为“彐”,“彐”的篆文为手的象形字,下面为火,意为在火上烤手取暖。在字典中“灵”有心灵之意。解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题。从字的演变来看,这个字最早与礼拜神灵有关,后来慢慢转变为对自我的关照。诗人西周的诗也很好地解读了这个诗题。
        首先,诗人从“一条河流”出发,描写精神家园的颓败与荒凉,暗指“一场事故”的毁灭性力量。“落叶迷航”、“鸟鸣被翻耕”,“大雁飞往冬天”这些意象都有很强烈的颓败和沧桑感。如果了解诗人西周,你就会知道他有极其强烈的故园乡土情怀。他的家乡,那个承载了他的少年梦想的“老屋”,被他无数次在文字里追忆、翻炒。那就是诗人的心灵归属地,是灵魂得以皈依的地方。而“父亲”又是他诗歌语境里永久的意象,是支撑他在理想的海图中劈波斩浪的支点和浮标。
        所幸,颅腔里的灯盏尚未熄灭。“至今,我无法”,“以为是,这”,“灯盏摇摇晃晃”,这三行诗各自成一节,很特别,应是诗人有意而为,提示了诗人自我建构的过程——理想幻灭后的焦灼与无奈;祈求众神眷顾却徒留伤感与无尽的孤独;自我觉醒的力量慢慢复苏,最后依靠爱获得自我拯救与救赎。按照这个线索来读,我们能看到整首诗的线性结构是清晰的,诗人通过意识流动支撑起一个非常直观立体的框架,这种诗歌建构能力是卓绝的,这是长期进行诗歌练习而形成的一种创作自觉或者创作直觉,这就是一个成熟诗人的特殊功底。
        接着,我们回到这首诗的几个特别意象上来。“一场事故”指的是什么呢?联系后文,这不是自然之力造成的灾难。而是人心崩坏带来的生命之殇,自然之殇,文化与历史之殇。这种人为的伤害大于自然的力量;“雪白的羽毛”可以理解为灵性之羽,如天使的灵羽;“虚无小于唇的厚度”可以理解为无法言说的虚空感;“左侧身睡觉时/能把大海挤到喧嚣的窗外”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孤独情绪。诗人西周的诗性是极好的,他保持着高度的知觉力,在表达上总能呈现出一种自信与超拔的状态,这就是诗人的个体特质。
        而诗人始终没有放弃抗争和觉醒,“开辟出身体的暗道/通往天堂/拔出方言里古老的倒刺/熬煮这人间美味”,这是个人的理想主义,也是对活着的终极解读。然而,灵台不在别处,本在自心,人人具足。最后一节,诗人以“亚当的肋骨”隐喻灵魂的皈依和救赎,看似突兀,实则妥帖。伊甸园的故事真正的内涵,是指人最终要找到完整而真实的自我。耶和华取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夏娃,他们本为一体,后来因蛇的诱惑偷食禁果才产生了原罪,以至于丢失自我。诗人选取让他们重新合二为一这一意象隐喻的是人类要通过爱而重新唤醒自我,获得一种自我救赎和回归。这是透彻的认知!爱是唯一拯救的力量,是光,是药丸,是迷途中的灯塔和航标。
        整首诗,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对灵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剖析。是的,灵台在心不在别处,人间无神,心灵才最强大的护法。这个认知正如“灵”字的演化史,莫向上天祈灵雨,只在心上种福田。伸出手,在灵魂的篝火旁,我们能够看到自己,也能够看到那个可以终生相伴的另一个自己。

       【作者简介】
        西周,原名周长君,山东单县人,现居济南。航海家,诗人,诗评家,有诗歌、评论、及散文、小说等作品若干。
        海恋,原名赵一男,吉林松原人,教师,热爱文字,写诗,写评,也写其它。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代禅诗选刊》副主编。诗集、评论集、散文集出版中。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 笛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