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平:以好的译本展现当代汉诗形象

2023-11-12 10:59| 发布者: zhwyw| 查看: 88896| 评论: 0|原作者: 杨四平|来自: 文艺报

        编者按:
        2023年11月3日,《文艺报》第8版整版刊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组编的《当代汉诗英译》丛书专题研究文章。现分期将5篇文章予以推送,以飨读者。

杨四平教授

        “现代汉诗”凸显的是汉语诗歌的现代性,而“当代汉诗”彰显的是汉语诗歌的当代性。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现代汉诗早已在国内外经典化了,而当代汉诗的经典化正在进行中。这提醒我们这些搞新诗评论的学人,应该着力选出好的诗歌,积极对外译介当代汉诗。

        这些年来,中国当代新诗的译介工作一直在推进。一方面,一些汉学家、翻译家看到了中国当代新诗的活力,选择一些优秀的诗人诗作进行译介,推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诗歌选本;另一方面,一些诗人主动找人翻译、推介自己的作品,以各种不同的语种出版,试图扩大作品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工作当然都非常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中国诗歌走出去,但在评价的客观性、译介的系统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诗歌翻译工作,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早在2008年,我和美国汉学家梅丹理等人合作,推出了汉英对照本的《中国当代诗歌》。我撰写的前言,题为《伟大的汉语,辉煌的汉诗》。该书出版后,产生了一定影响。我认为,好马配好鞍,好马配好骑手。要真正实现当代汉诗的国际化传播,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首先需要选出好的诗歌作品,然后为这些好诗找到好的翻译,与此同时,还需要好的传播通道。

        当代汉诗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诗歌共同体。当然,它也是一个带有明显内在差异性的诗歌共同体。要把这个共同体中的所有诗歌作品都译介出去,既无可能性,也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选择其中的优秀者,对其进行对外译介。至于选择谁呢?这就见仁见智了。我主编的这套“当代汉诗英译丛书”,选择了洛夫、昌耀、海子、翟永明、西川、臧棣六位诗人的作品。洛夫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和乡愁诗写作的卓越诗人。翟永明以女性诗歌写作而蜚声诗坛。昌耀是中国西部高原上的诗歌雄鹰。海子是具有鲜明的史诗意识的天才诗人。西川是以写作杂语体诗歌而为人所知的反讽诗人。臧棣是中国当下十分讲究诗歌技法的“手艺诗人”。这六位特色各异的诗人,一人一本专集,英汉对照。通过海内外翻译家翻译,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这个当代汉诗的优秀共同体展现在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以来,大的外部环境与客观条件,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利于诗歌对外译介和传播。但是,当代汉诗的国际化和经典化程度不算太高,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足够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尤其是缺少优质而有效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有一些“自我运作”式的当代汉诗的外文翻译,但终因没有走进国际诗坛而变成自娱自乐。最要命的是,这些有限的对外译介,因为意识形态抵牾、文化差异、语言隔阂、审美习惯不同等较为普遍的原因,尤其是译者所译介的不一定是优秀的当代中国汉诗,导致对外译介和传播的效果不佳。因此,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有效的对外译介,才有可能使中国当代新诗产生国际性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首先对译介对象和诗作进行精选,并专门找那些公认程度较高的汉学家、译者对这六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翻译。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性语言之一。在众多外语里,选择英语对外译介当代汉诗,显然是不二之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将这套丛书冠名为“当代汉诗英译丛书”。除昌耀诗歌英译较少外,其他5位诗人的诗早已被海外汉学家翻译过,并在国外知名出版社出版过。比如西川诗歌的海外译家有Maghiel van Crevel、Lucas Klein、Michael Day、Inara Cedrins、Tony Barnstone、Brian Holton、Robert Neather、George O’ Connell、Pascale Petit等。又如翟永明诗歌的海外译家有Andrea Lingenfelter、Diana Shi、George O’Connell、Lewis Warsh、Jami Proctor-Xu、Claudia Pozzana等。这套丛书里的《西川诗歌英译选》《翟永明诗歌英译选》《洛夫诗歌英译选》是由多名海外汉学家翻译的,而《海子诗歌英译选》则是由美国汉学家慕浩然一个人翻译的,《臧棣诗歌英译选》也是由翻译家得一忘二一个人翻译的。《昌耀诗歌英译选》由北京大学毕业的译者孙继成等人翻译,并经过英国汉学家约翰·德鲁审校。可以说,这套丛书对译者的选择,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译者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六位都是创作量较大的诗人。由于每本诗集的版面有限(200页左右),加上又是英汉对照排版印刷,如此一来,每位诗人入选的诗就只能有七八十首了。每个选本里既选出了每位诗人有代表性的好诗,还要顾及每位诗人创作的发展脉络。这就考验着选诗者(海外汉学家、诗人自己和主编)的眼光、识见、趣味和品位。换言之,这套丛书中每本诗集里所选译的诗都是该诗人在不同阶段创作的代表性诗作。我们希望,如此“诗诗相印”的当代汉诗英译选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跨越语言的界限,成为国际诗歌场域中的“在场”作品。当然,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北岛、西川等诗人在国际诗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且已经发出并正在发出当代汉诗独具魅力的诗歌声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汉诗形象不是各类“中国当代文学史”所描述的固化刻板形象,而是有机的、有生命力的、可亲可敬的形象。这种生动形象既包括当代汉诗的诗歌形象,也包括当代汉诗的诗人形象,乃至还包括当代汉语的语言形象。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新时期文学海外译介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22BZW151)正试图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这种诗歌景观,这种诗人形象,这种诗歌声音,这种诗歌力量,这种诗歌影响,必将产生连锁的反应。这必将对当代汉诗园地里的其他具有国际化潜质的诗人产生辐射作用。

        我真诚地希望,当代汉诗多一些这样能够真正走出去的优秀共同体。而这种带有明显差异性的诗歌共同体要有一个诗歌领头羊,这位诗歌领头羊会发挥“头羊”效应,带领共同体里的其他诗人“组团”挺进国际诗坛,使当代汉诗在国际诗坛发出持久的、有力量的诗歌声音,塑造出良好的中国诗歌形象。这就是我主编这套“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的初衷与用心。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大力资助以及上海市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项目“比较文学研究——中国视野与世界文学的跨文化研究(41004525/004)”的大力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我们仍以现有的好诗观念、翻译策略、编著想法、出版规模和印制版式陆陆续续出版“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的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不断筑起当代汉诗英译的诗歌长城,在世人面前彰显当代汉诗的优秀成绩,持续、有序、务实、稳步、有力地推进当代汉诗的经典化和国际化。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来源:文艺报 2023年11月3日 第八版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