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文:推动当代汉诗的海外传播

2023-11-16 17:45| 发布者: zhwyw| 查看: 72946| 评论: 0|原作者: 魏文文|来自: 文艺报

        编者按:
        2023年11月3日,《文艺报》第8版整版刊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组编的《当代汉诗英译》丛书专题研究文章。现分期将5篇文章予以推送,以飨读者。

魏文文老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跨越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诗歌,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形象。与历史悠久的古典诗歌相比,当代汉诗比较年轻,但是它同样以独特的形式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反映着不同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汉学家柯雷曾说,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已经繁荣到无法简单用语言来描述,它的色彩不是红的、蓝的这样单色调的,而是多彩的。近年来,中外文学互动互鉴愈加频繁,中国当代诗人摆脱了“影响的焦虑”,不断冲破束缚,探索一种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诗歌语言与形态。如何让海外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当代优秀新诗、在他们心中建构起当下“诗歌中国”形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的出版,其目的和意义正在于此。

        诗歌的译介,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译介不同。诗歌语言内部的张力,带来隐喻、含混、陌生化等修辞效果。这对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代汉诗英译丛书”包括洛夫、昌耀、海子、翟永明、西川、臧棣各一册。在编选中,中国当代汉诗的历时发展、地域空间变化、性别文化差异、流派与个性生成等问题都被编者纳入考量范畴。中国当代汉诗独具特色又精彩纷呈,编者需要有精准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在诗歌海洋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海外读者了解当代汉语诗歌的真实发展状况,并通过诗歌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丰富元素。


        “当代汉诗英译丛书”中,既有海外读者比较熟悉的西川、海子等,又大力推出了海外读者较为陌生的诗人,如诗人昌耀。昌耀的《高车》《划呀,划呀,父亲们!》《鹿的角枝》《斯人》《哈拉库图》等作品极具创造力。但是,昌耀的诗歌,由于其偏于一隅的生活经历以及险拔峻峭、沉雄遒劲的古奥风格,在国内的接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海外诗歌界对他的关注更是凤毛麟角。《昌耀诗歌英译选》收录了昌耀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向海外读者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的、立体的诗人昌耀,以及其“用诗的大锤抡击被滥调、平庸习俗研磨得结了一层硬甲的审美心境”(昌耀语)。

        翻译的质量是影响中国当代汉诗海外译介与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国内对当代汉诗外译感兴趣的学者、诗人、译者越来越多,但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诗歌翻译要忠于文本,却又不能过于严谨和刻板、缺乏诗意,这就要求译者既要有开阔的视野、诗人的灵性、学养的深度,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理解力和表现力。“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的译者大都来自国外。他们中,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汉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是中西文学交流的有力推动者;也有一些海外年轻的诗人、译者,新生力量的加盟为当代汉诗英译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当然,中西诗歌文化交流互鉴,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期待当代汉诗不断走出中国,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快更好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科研人员)

        来源:文艺报 2023年11月3日 第八版

 供稿:杨四平 | 责任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