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亚:读诗一旦入窍,处处漂亮

2023-2-23 14:49| 发布者: zhwyw| 查看: 65312| 评论: 0|原作者: 徐敬亚 胡弦|来自: 漩涡小诗

摘要: 徐敬亚 :诗人。批评家。著有评论集《崛起的诗群》、随笔集《不原谅历史》、诗集《徐敬亚诗选》等。胡弦,著名诗人、散文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著有诗集《阵雨》《沙漏》等 ...
读诗一旦入窍,处处漂亮

徐敬亚


   我真是白白冒充了这么多年的所谓批评家。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竟完全被它的句子们迷住了,完全没有分辨什么路数、什么“咏物诗”、什么起承转合之类。审美的大门一旦洞开,理性之刃便不自觉地收刀入鞘。吮吸诗之美汁,正如纵欲饕餮,哪里还能仔细辨其菜系佐料!

   读诗有时很怪,一旦入了窍,对了眼,处处漂亮。

   “它受命成为一条路”!第一句宣告,就击中了我。准确说,击中我的是“受命”两个汉字。它过于凶狠,过于强大——一种主观镜头之感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可能导致了书写与阅读的比重情感扭曲。它一下子拉拢了读者,直接造成了接受美学上的主客转移。我猜想,这两个字可能暗中牵引了诗人,“受命”二字一出,诗人的客体抒情视角突然变成了主观视角。有了这当头一句,什么咏物诗什么象征,全失效了。诗人之命已经植入路中!

   “拉紧脊椎扣好肋骨”,这个动作,历史上的表述十分罕见。这是属于牛棚里的“牛马走”们在被踏上一万只脚之前的准备动作。深呼一口气,弓腰曲背悬浮静候——这一拉、一扣,胡弦可谓妙手偶得。

   “当大家都散了,它留在原地。”,好句子,箴言。明明一句大白话、一句废话真理,却揭示了“路”这种东西最致命的属性。内中且也活脱脱地透出了一种以身相许般的绝命悲哀。

   最喜欢“它是睡眠以外的部分”——漂亮有时候无理可讲,我喜欢这种抽象的表述,只几个字,立刻让你感到:对了!一种被精准击打的解痒之感。

   我相信,理论意义上的“阅读”,在时间轴上,一定不是均衡的、平等的。一定存在着关键的、特殊的、比其它处更加敏感的若干个节点。一首诗之所以令我们觉得好,其实它只是在几个点上狠狠地刺痛了我们。当这些敏感节点被像峰火狼烟一样传递着先后点燃激活之后,一个人的审美意识便被启动了。这时候,没理可讲,阅读者的免费原创便参与到了一首诗的合力完成中。

   仔细想,有点不太对劲。什么叫“睡眠以外的部分”?大意指向明白,却不容细究。

   同样,什么叫“比暴政宽”?这是全诗最醒目的一句“比阶层直,比尘埃低,比暴政宽”——同样漂亮啊!然而,同样不容细究!比尘埃低可以,比阶层直则不太到位。比暴政宽更不好理解——但我想说的是,诗,为什么要一究到底呢!一个直一个低一个宽,词语的层面上已经让读者舒服了,为什么非要丁是丁卯是卯找到理性根据呢。“比暴政宽”,这4个字最不可思议,但没关系。所有人都会一瞬间明白它内在的漂亮指向!只要提示性的美的元素出来了,诗,一下子便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为什么非要像论文一样要求它清晰明了。

   最后5行,路第二次受命“思考”,略有败笔,但也可反证我前面的观点。即,当逻辑线索不清时,诗仍然可以非常优美!

   它废弃时,万物才真正朝两侧分开,一半
   不知所终;另一半
   伴随它的沉默并靠向
   时间的尽头。

   万物朝两侧分开,何等壮观的想象,如同童话中书一样翻开的海水。一半……另一半,在词语的意义上也都清晰、舒畅——然而,这一组诗意构成,再次经不起理性与逻辑的追究,恕不细说。最后5行几乎是典型的胡弦式优美,甚至是典型的不頋一切的臭美。我只能这样理解:为了优美,诗人似乎完全不在乎诗意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的细小衔接了。这有点像一个古典美人儿。眉目清秀,肌理细腻。然而身材有点拧,表情有点硬。

   细节上,胡弦的诗已经足够精致、足够优美,如果能更完善地理顺诗意,并进一步强化主题空间,将不得了。

2017年11月
 



徐敬亚 :诗人。批评家。著有评论集《崛起的诗群》、随笔集《不原谅历史》、诗集《徐敬亚诗选》等。


 

■ 胡弦

它受命成为一条路,
受命成为可以踏上去的现实。
它拉紧脊椎扣好肋骨因为人多,车重。
当大家都散了,它留在原地。
在最黑的夜里,它不敲任何人的门。
它是睡眠以外的部分,
它是穿越喧嚣的孤寂,
比阶层直,比尘埃低,比暴政宽,身上
印满谵妄的脚印。
当它受命去思考,蟋蟀开始歌唱。
它废弃时,万物才真正朝两侧分开,一半
不知所终;另一半
伴随它的沉默并靠向
时间的尽头。


胡弦,著名诗人、散文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审核: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