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星空 作者:西周 海驮着一只蚂蚁穿过夕阳 这是他的神谕。云层里唯一的光 未来的等离子,扫码 他的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夜晚 蓝精灵的树,弯曲 重力向上挺拔,挣脱出灵台 教堂旋转,星光旋转 一顿收割,直到金黄色的 意象,以耳朵的形状熄灭旷野之火 天琴座前 他的夜空倒于一颗子弹的引领 向日葵。风暴之眼 构成色彩的局部 宣告白色大理石的死亡之期 印象。一匹脱缰的野马 驰过银河,嘶鸣孕育出我的清晨 (2024.01.06) 在阅读中“抽丝剥茧”,是对一首诗的拯救 ——读西周《局部星空》,浅谈诗歌的文本细读 文/海恋
诗人西周一向以抒情诗为主要风格,但他的诗不限于抒情,抒情只是形式,其中的深刻运思才是精髓和内核。这首《局部的星空》就不是简单的抒情诗,如果不作文本细读我们可能会忽略很多诗意内涵。此诗,抓住诗中的几个重要意象便可以打开阅读的入口:蓝精灵的树、向日葵、耳朵的形状熄灭旷野之火,还有: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夜晚等等。很明显,诗人描写的主体意象是梵高,是艺术。 第一节:“海驮着一只蚂蚁穿过夕阳”,作为海员,这可能是诗人见过的某种实景描写,也可能是虚像,但一定是诗意原发的触点。“神谕”、“云层里唯一的光”是象征,喻指艺术家(或艺术)在漫长而艰辛的孤旅中守着心中的一点光明便足以得到慰藉和前行的力量。 第二节,诗人重点写了梵高的艺术创作风格:印象派——不屈不挠的光影和色彩,向上挺拔的生命力,瞬间体验的勃发,挣脱灵魂属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的燎原的火焰……这正是十九世纪中下叶西方印象派画作所追求的艺术风格——色彩的明丽与超拔,艺术的自由与灵魂的自由。“蓝精灵的树”是对梵高《星空》的精妙概括,是诗歌的印象派。 然而,旷野的火也有熄灭的一天。梵高与高更的决裂(痛失天琴),梵高自戕右耳和饮弹自尽都是写实。艺术家之死常常带有某种跨时代的意味。梵高死了,高更也死了,他们用画笔完成了生命的燃烧。随着时间推移,印象派也被后印象派所替代,但印象派,后现代艺术等潮流也宣告了“白色大理石”的死亡之期。这里,白色大理石应指代以宗教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主要风格的雕刻艺术。古希腊的雕刻,底色都是纯白的,原料主要是大理石,以圣象和人体雕像为主,从属于西方的古典艺术时期。 新旧更迭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任何艺术都是“局部的星空”,这才是这首诗要阐释的核心所在。一切终将向前,一种艺术形态是在与另一种艺术形态的对抗中衍生的,同时它们又无法完全消弭彼此间的关联,因而,整个星空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局部组合而成,变成一个整体,它们是平面的,更是立体的,承载着整个时空。 最后一节,诗人由艺术回归到人。一匹脱缰的野马驶过银河,驶过漫漫星空,最终仍要回归到艺术发生的本体中来,它就在我们这里,在我们被唤醒的每一个崭新的清晨。 整首诗意象交叠,意绪繁复,既有艺术审美,又有整体构思,有对艺术的深刻认知,有对生命的透彻领悟,实为一首佳作。 品读此诗,有一点感受,一首诗的风格界定是人为的,没有完全的尺度。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哲理诗,抑或意象派,象征主义等都可能只是诗的一部分技艺元素,阅读一首诗不应只着眼于艺术手法,更应有抽丝剥茧的意识,由语言表层深入内在,摸清诗人的诗创线索和大致意图,然后再做更深层次的诗艺鉴赏,这样才能窥见一首诗的艺术内涵和美学维度,是为文本细读。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可避免地存在解读上的误判,但误判也是对一首诗的拯救,丰富了诗的内涵和外延,只要能够遵循文本释义,误读也一定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是合理的再创作,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简介】: 西周,原名周长君,山东单县人,现居济南。航海家,诗人,诗评家,有诗歌、评论、及散文、小说等作品若干。 海恋,原名赵一男,吉林松原人,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代禅诗选刊》副主编。作品散见报刊杂志,诗集、评论集、散文集出版中。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