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中的最棒诗人:苏步青

2022-9-23 17:39|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2245| 评论: 0|来自: 文汇出版社

人生几何 · 诗情画意

他是数学界最棒的诗人
他是诗人中最了不起的数学家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
      今年9月23日,是中国最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120年诞辰。人们都知道,苏步青先生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和“数学之王”;知道他在微分几何学、影射曲线上的研究独步天下;知道他出生于浙江平阳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知道曾是复旦大学的校长和名誉校长;知道他和鲁迅一样,年轻时都去了日本留学,还娶了他在日本老师的女儿——苏(松本)米子,两人相濡以沫一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数学天才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在著名画家丰子恺家中的墙上,就曾贴着一首由丰子恺手书的苏步青的小诗:

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

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丰子恺刚刚迁居杭州,一直慕名丰子恺小画的苏步青,想找丰子恺讨幅画,就写了一首给乞画诗:

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

何当乞得高人笔,晴雨清斋坐卧看。
      乞画诗刚写好,还未寄出,没想到就收到到丰子恺主动寄赠的一幅画,画的是苏步青以遵义生活为背景的《桐灯下读书图》。苏步青十分高兴,当即写了一首答谢诗连同乞画诗一起寄给了丰子恺先生。丰子恺收到这两首诗后,据“乞画诗”中“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句,又送给苏步青一幅《西湖游舸图》。
      对大数学家苏步青的诗,丰子恺曾有很高的评价: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做人、做诗、做学问,苏步青都是人间楷模。
      苏步青不但是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也钟情于中国古典诗词,有着中国文人的风雅情致,堪称是一位出口成章的诗人。其一生与诗结缘,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长达七十余年。曾任西湖诗社名誉社长、浙江省诗词学会顾问。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创办“湄江诗社”,工作之余,他以吟诗作诗调节,共创作古典诗词五六百首,并著有《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数与诗的交融》,有些诗作被选入《历代诗词选注》和《科学家诗词选》等诗集里,这是很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没有达到的高度。可谓人生旅程,步步诗花。他本人曾感慨地说∶“文学和历史是扶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它们帮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我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
      他坚持业余写诗,而且十分勤快。他写诗有"三写"和"三不写"。所谓“三写”,即咏人民之志、社会主义之志的写,给人们鼓励的写,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写。所谓“三不写”,即无病呻吟的不写,溜须拍马的不写,客套应付的不写。诗词与数学是怎样结成不解之缘的呢?人们在咏读苏步青的诗篇之后,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围棋名手同对方下棋,对该走哪一子犹豫不决,感到非常烦恼时,蓦然往窗外一望,却见天边正好飞来一行雁阵。他恍然大悟,下了一枚极精彩的棋子。苏步青说∶“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不使头脑僵化,读写诗词可起‘窗外看雁阵’的作用。”苏步青可以说是一位多产诗人,他自己承认:我爱青春亦爱诗,老来闲梦少年时。
      他诗作大丰收的年代,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那时的《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经常发表苏诗。一些苏诗的爱好者,只要守着这几张报纸,每年都能获得十来首佳作。
      一九八一年四月,有一位名叫张官诚的青年工人给苏步青寄来一封厚信,其间夹着苏步青一九六一年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八首律诗剪报。这是苏步青六十岁时发表的诗作,其中《雁荡山行杂咏》《游灵岩寺中折瀑布》《大龙湫》《将别雁山作》是他最得意的诗作。“文革”初期,他的诗作因抄家而失落。后来他把记得的若干首辑成一册,名为《原上草集》。粉碎“四人帮”后,他又从原载的《解放日报》上将以上八首重新抄录下来,编入《原上草集》,并作了七言绝句一首,以诗代序
      春来原上又离离,晴翠远芳无断时。野火年年烧不尽,经锄或可化肥泥。
      当苏步青读完小张的来函后,深深地为他对自己诗作的精心收集和研究感到兴奋。这些诗作离发表的时间有近二十年之久,他又将自己喜爱的剪报寄赠予自己,想想是多么不容易啊!苏步青立即回函致谢。信中写道∶“收到四月九日来信,内附有你为我保存十九年之久的八首律诗剪贴,使我重睹了原版。阅读之下,我感激不已。正如你信中所说的那样,这些原稿被‘四人帮’打砸抢者抄去,至今未还。四年前,我曾从原载的《解放日报》重新抄录了下来,收入我的《原上草集》,并作了七言绝句一首,以代序文。为了对你的盛情表示一点儿谢意,除了将来件原封奉还外,特地把这首绝句书写成条幅附后寄上,请哂纳为荷。”
      后来,苏步青和小张之间又有几次关于诗作探讨的信函交流。看到青年中也有这样热爱和钟情于旧体诗的,苏步青每次回函都给予一番勉励。
      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的故乡也在平阳腾蛟带溪,苏步青和他也算同乡人吧。林氏的思想、诗风,曾对苏步青有过深刻的影响。苏步青诗中不仅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还渗透着浓郁的乡情。二〇一七年再版问世的《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收入诗词五百多首,其中歌吟家乡的就有几十首∶瓯江雁荡、卧牛带溪、农家风情、儿歌俚语,都在诗词中尽展风姿。以诗言志、以诗寄情、以诗会友,诗词里有着苏步青的文人风雅和铮铮傲骨。他十多岁就在自己的故居吟出了一鸣惊人的《言志诗》
      清溪堪作带,修竹好当鞭。牵着卧牛走,去耕天下田。
      他少年离家“去耕天下田”,从未忘记故乡,一辈子乡音未改,说自己的诗都是用平阳土话(平阳闽南话)推敲出来的。一个地方的方言所载负的当地文化元素,是另一种语言难以替代的。
      有一次,苏步青与客人交谈,他说∶诗以言志嘛,我的诗常寄托我的真实感情。
      早在抗战时期,苏步青居于西北的一个小镇上,身处"流亡大学"的困难境地,仍不忘家乡父老,以诗词寄情∶“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归梦几时无?醒后依然万里余。”“遥怜儿女牵衣小,无奈家山归梦长。”有趣的是,在湄潭,苏步青的夫人生下了孪生子女,钱宝琮等教授纷纷为之写诗填词祝贺。其中钱宝琮诗中有这么两句“荣黎共妍周亲贺,且羡欢跃鳌江边”一九四四年,苏步青随浙江大学迁校贵州湄潭,因思念故乡,写下了《湄江秋思》
      干戈岁久梦乡疏,每到秋来忆故居。几树霜枫丹叶后,一灯夜雨白头初。哀时文字因人读,种菊庭院课子锄。湄水无潮复无雁,不知何处得家书。
      他在他乡看不到鳌江的潮水,见不到南雁荡山,得不到故乡的信息,孤灯夜雨中,乡思绵绵无绝期。抗战胜利后,他赴台湾负责接收台湾大学,很多朋友劝他留在台湾,但他依然决定回浙大。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腾蛟镇带溪村人、曾任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的王醒吾送家乡盘菜给苏步青。苏步青赠诗一首,寄托乡思∶
      芜菁远馈佐加餐,乳色呈妍白玉盘。忆得故乡春已半,可怜卅载未归看。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