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明:《唐诗三百首》与伟大的诗教传统

2023-7-9 16:11| 发布者: zhwyw| 查看: 84694| 评论: 0|原作者: 霍俊明|来自: 小众雅集

《唐诗三百首》与伟大的诗教传统


霍俊明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唐诗三百首》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2023年5月,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注释、评析精装版《唐诗三百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对推广中华优秀诗歌传统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诗教”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唐诗选本众多,良莠不齐,而《唐诗三百首》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成至今,已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唐诗选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唐诗三百首》成为传统“诗教”的范本,是经典的蒙学读本,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其面世后模仿者甚众,甚至坊间出现了《唐诗三百首续编》(清代于庆元编)等这样以牟利为目的的拙劣仿本。随着诗歌文化语境的变化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唐诗三百首》成为今天大中小幼各个学段诗歌教育的范本,成为广大读者、诗人、专业研究者学习唐诗不可或缺的重要参照。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是为了蒙学和儿童诗歌教育的需要,这一编选目的决定了选本的筛选标准、编辑体例以及评价唐诗的尺度,即通俗易懂和脍炙人口。《唐诗三百首》沿用“诗三百”的传统,共分11卷,涉及唐代77位诗人的代表诗作313首。正如朱自清所言:“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是伟大的传统,它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会打动、感染不同时代的读者。可见,伟大的诗人和诗歌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精神共时体。由此,我们应该从“同时代人”和“精神共时体”层面来看待典范意义上的唐代诗人与生活、艺术、社会、时代以及历史的深层互动关系。《唐诗三百首》所涉内容极为广博,是一部绚烂的百科全书。这能够让读者对整个唐代的诗歌发展历史、代表诗人、经典文本、诗歌体式以及主题类型(比如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戍诗、咏史怀古诗、登高望远诗、怀人思乡诗、宫怨闺阁诗、酬答应和诗、游仙访道诗)有全面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读者借助诗人命运、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语境对唐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自然、科举、宗教、民族、习俗、时令、建筑、服饰、饮食、诗酒、游历等会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此次注释和评析,全面介绍了所收入诗人的简历、生平以及创作风格,诸多的关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诗歌的知识、典故、文献材料的汇聚和解读展现出总体性意义上的唐代诗歌史。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重新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下的诗人也普遍地认识到杜甫、李白等这些唐代伟大诗人及其经典诗作的重要性,很多诗人都提出“向杜甫致敬”“向唐诗学习”。与此同时,《唐诗三百首》对中国优秀诗歌文化向海内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文学”和国际诗歌跨文化、跨语际交流的背景下,唐诗文化显得愈益重要。此次重新注释和评析《唐诗三百首》,也是希望为全球的广大中文学习者、读者、青年朋友、诗人以及汉学家们提供一个参照和交流的平台。


唐诗是伟大的精神共时体,唐诗永远都不会过时。穿越历史的云烟,唐诗总会来到不同年代的读者身边和心中。唐诗,是“我们的唐诗”。



来源:小众雅集 | 选稿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