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投文:掘进与开拓——绘制“两湖文学”的全面版图

2023-5-13 15:55|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4137| 评论: 0|原作者: 吴投文|来自: 《长江丛刊》

掘进与开拓:
绘制“两湖文学”的全面版图
吴投文


两湖文学是中国文学版图一个极其重要而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尤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两湖地区(湖南湖北)文学名家辈出,传世名作众多,两湖文学的地位大幅提升。这是一个显在的事实,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传统格局中,湖南文学与湖北文学往往分而治之,作为文学整体的两湖文学长期处于被弱化、被遮蔽的暗影之中。根据严格的学术检索,少数几篇把两湖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整体进行研究的论文均出自刘保昌先生之手,此外未见到其他相关论著。可以说,刘保昌是在文学史的整体视野中率先提出并论证两湖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结题成果的厚重基础上,刘保昌的专著《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新近出版,该书篇幅浩大,达六十余万字,在跨学科的开阔视野中,遵循文化还原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一方面对百年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版图进行系统考察,探讨百年两湖文学的现代性特质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性特征,凸显出百年两湖文学现代创作的贯通视野;另一方面对百年两湖文学的重要作家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彰显百年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特殊性与文学史价值,力图从总体上揭示出百年两湖现代文学的风格形态。从研究视野的整体性和学术探索的深广度来看,该书堪称两湖现代文学研究的体系性著作,在文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在我看来,该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首次提炼与凝定作为文学史概念的两湖文学。把两湖文学视作一个整体,不仅因为二者具有共同的地理基础,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还在于两湖同属于一个感觉文化区。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刘保昌一方面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在详实的史料考辨中厘定两湖地区人民相互之间的文化认同和两湖地区作为感觉文化区的整体性;一方面综合运用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在文学内在的审美特征和精神结构上厘定两湖文学作为区域文学相互融合的总体性一体性。二者的结合在历史维度上享有一个共名,在现实维度上则享有一种共通的历久弥新的文学精神。一个文学史概念的提炼与凝定必须具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及其逻辑链条,两湖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概念的事实依据不仅古已有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更呈现出清晰的线索,其内涵与外延都有清晰的边界。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两湖文学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地域文学形态,在地域风景、风情、风物与精神风骨方面都具有同构性,两湖地域文化与两湖文学的审美风格息息相关,具有内在的生长性。


最难得的是,刘保昌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在地域文化视野中对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进行双向考察。在缜密的史料参证中,两湖文学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情状得以彰显出来。因此,这一文学史概念的成立既具有历史维度的充分依据,也具有两湖现代文学丰富的事实依托。尽管两湖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的提炼与凝定具有打捞的性质,本质上却是去蔽,恢复以往被遮蔽和湮没的文学事实,发掘传统文学史研究中所缺失的重要一环。从文学地理学的视野来看,两湖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刘保昌的实证研究下,其创作独特性得以充分地彰显。从文学史的视野来,两湖文学这一概念的引入使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路径彰显出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其二,首次厘定两湖文学的结构布局和总体性特征。在区域文学研究中,湖南文学一般称作湖湘文学,湖北文学一般称作荆楚文学。由于受限于这种习惯性的省域划分,研究者或专治湖湘文学,或专治荆楚文学,这种分而治之的研究格局固然有实用方便的一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但将二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对照,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交叉与重叠。究其根源,在于二者同属于一个感觉文化区,同享一个共名,研究湖湘文学也好,研究荆楚文学也好,很难避开共通的历史文化语境,很难避开二者所共享的文化属性。比如,研究湖湘文学的学者往往强调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在湖北人身上同样有鲜明的体现,实为两湖人民所共有。实际上,这也正是两湖文学的精神实质。两湖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的提出,恰好可以整合湖湘文学研究和荆楚文学研究分而治之的格局,把二者汇通到一个共名之下,能够有效规避分省域研究的重复与研究视域的狭隘,具有纠偏、提升与综合的意义。


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刘保昌依据地理基础、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的共通性将两湖文学的结构布局划分为三个部分:西部为武陵文学,中部为平原水乡文学,东部为山地文学。他特别指出,书写武汉、长沙的都市文学,从地理位置上看隶属两湖东部地域,属于两湖东部地域书写。从两湖文学展开的实际情形来看,这种划分是非常妥当的,既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也有现实文化语境的共享性。为确立这种划分的有效性,刘保昌从实证出发,爬梳史料,比勘地域风貌,研磨文学文本,对照现实境况,发掘两湖现代文学的区域特质,因而其论断坚实可靠。


在对两湖文学结构布局划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刘保昌对两湖现代文学总体性特征的厘定与论断。无疑,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两湖文学具有地域共性,但在书写对象的相似性之外,作品的风格形态、思想内涵、表现手法、语言形式,乃至地域风情的展示等方面往往大相径庭。这固然是作家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需要,但两湖文学的共性特征仍然沉潜于作品的深层结构中,也存在于作家的创作潜意识里。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对两湖地域文化与两湖现代文学的关联,刘保昌探幽烛微,论断精彩,他将现代两湖地域文化精神提炼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热心向洋、九死未悔的外向进取精神,一是冷眼观世、思辨自适的内向掘进精神,他进而指出,两湖现代文学作家几乎都充满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正因为如此,两湖现代文学的一脉主流贯注着鲜明的经世致用、家国天下雄心、忧国忧民情怀而气势豪迈、慷慨苍凉、忧愤感伤,故而多有涕泪飘零、壮怀激烈的篇章。这确是两湖文学的精神实质,也由此影响到两湖文学的风格沉淀,惊采绝艳、绚烂多姿、沉痛悲郁、苍凉奇峭的楚风仍然被视为两湖现代文学的卓异风格。应该说,刘保昌从整体的眼光看待两湖现代文学,注重实证,力避琐屑的铺排,这也是两湖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概念能够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两湖现代文学总体性特征的把握指涉两湖现代文学的风格辨识度,可以使两湖现代文学与中国其他区域文学鲜明地区别开来。


其三,首次全面绘制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版图。两湖文学作为地域文学,处于独特的时空之中,两湖文学的总体性特征终究是通过众多重要作家的创作体现出来的,点面结合是文学地域版图获得完整性的必然体现。如果说两湖现代文学的总体性特征带有的特征,众多重要作家的创作则是的体现。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涉及到两湖众多重要作家的地域书写,以两湖武陵地域书写为特色的重要作家有沈从文、黄永玉、古华、孙健忠、蔡测海、李传峰、叶梅、彭学明、王月圣、田耳、马笑泉、于怀岸等人;以两湖中部地域书写为特色的重要作家有黎锦明、叶紫、周立波、晓苏、刘诗伟、吕志青、刘继明、陈应松、达度等人;以两湖东部地域书写为特色的重要作家有废名、彭家煌、彭见明、韩少功、刘醒龙、田禾、林白等人,其中也包括以武汉书写为特色的方方、池莉和以长沙书写为特色的何顿、何立伟。举凡在创作上有一定影响力且体现出充分地域特色的两湖现代作家在书中都有专论,极少遗漏,各在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刘保昌的阅读极为广泛,他对两湖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都有系统性的阅读,因此,他对这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解读深入具体,全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印象观感,而是深入到这些重要作家的创作皱褶中,充分挖掘这些重要作家的创作个性。


两湖地域文化对两湖现代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潜在地规约两湖作家的创作题材、主题取向、艺术风格,乃至创作思维、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从心理意向看,童年经验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两湖作家基于童幼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积累,其创作往往会受到童年的基本选择的影响。两湖地域文化书写之所以成为两湖作家的群体性选择,正是基于这种深层心理动因。另一方面,两湖作家即使没有直接地写到两湖地域文化,两湖地域文化也有可能作为一种背景、基调或情绪氛围渗透到其作品中。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刘保昌从关注创作主体的角度,以具体文本为中心,系统地考察两湖重要作家的创作风貌,他对两湖现代作家地域书写的透视实际上都紧紧围绕着两湖地域文化对两湖重要作家创作的潜在影响这一条主线。如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边城牧歌、废名创作中的黄梅田园风味、李传峰创作中的武陵情怀、孙健忠创作中的武陵山野风情、黎锦明创作中的楚人敏感和热情、周立波创作中的益阳乡土呈现、晓苏创作中的民间叙事、刘继明创作中的荆州书写、刘诗伟创作中的江汉平原元素等等,莫不如此,刘保昌对这些作家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内涵均有精当的论述。在地域文化视野中,这些作家的风格形态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两湖地域文化的深层影响,又因为这些作家迥异的创作个性,两湖文学的地域版图可谓层峦叠起,峰峦各异,属于中国文学版图中的奇异部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刘保昌的视野阔大,书中论及到的作家人数众多,遍布两湖区域,且都具有典型性,该书实为一部两湖现代文学史的雏形。


把两湖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区域文学研究中具有创辟意义。刘保昌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两湖现代文学,既注重从实证出发,在重要作家、具体作品等微观层面将材料做深做实,进行地域文化的生命还原,又注重在跨省域的宏观层面进行理论总结,再现地域文化的强劲活力,这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现状突破也是一条新的路径。从已有的区域文学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出现在地域文化视野中研究两湖现代文学的系统性、综合性成果,由此看来,刘保昌先生的这个专题研究带有重构与拓展的性质,是区域文学研究的重大掘进与开拓。


本文原载《长江丛刊》2023年3月/上旬 作者:吴投文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审核: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