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怀总是诗——临安县横畈中学八五届初三(4)班同学小聚侧记 ...

2024-5-30 11:50| 发布者: zhwyw| 查看: 112953| 评论: 0|原作者: 杨利民|来自: 中华文艺网

作者:杨利民

       题记:“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这几天,浏览微信同学群里一句句问候、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小视频,确实感受到“用镜头记录美好,用美篇分享快乐”的妙处。


        今年5月20日,临安县横畈中学八五届初三(4)班的初一、初二时的老班长盛韵花建起微信同学群,吸引了31位同学入群。盛韵花,杭州市临安区“美丽教师”候选人、全国作文竞赛育才奖获得者。在群里,许多学生回忆起当年求学的趣事和我关心他们的很细小的事;华明章、朱华军等几位当年家庭困难生,有的在群聊、有的在私聊中,也回忆起我当年请他们吃饭、吃我从杭州带去的霉干菜烧肉;给他们提供暑假护校的机会,虽然报酬是极其微薄的;住校生还回忆起因停电,我给他们买蜡烛照明、看书的小事。情谊如水,连绵不绝,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他们似乎早已遗忘了当年20出头的、教育经验缺乏的我的种种缺点与不足。
        5月26日,该班初三时的老班长周智勇作为这次活动的召集人、指挥官,联系了杭州市临安区煜鎏茶庄园作为同学小聚会的会址。周智勇悄悄地出钱又出力,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周智勇,曾获得全国城市运动会摔跤比赛第9名,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铜牌获得者、亚洲锦标赛冠军盛江的启蒙教练,杭州市优秀教练。输送了“马云卓越师范生奖”获得者蒋盼攀、全国冠军周惜男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临安县建置始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时称临水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因境内临安山而更名临安县。1996年12月28日,临安撤县设市。2017年9月15日,临安撤市设区。横畈镇,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临安县志》记载为黄板镇,宣统二年(1910)《临安县志》改横畈村。解放前叫锦北镇,建国初改为横畈乡,1965年为横畈公社,1985年改为横畈镇。2011年1月,并入青山湖街道。曾是临安水运的集散点之一,是临安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门户。
        位于东苕溪畔、唐子山下的临安县横畈中学是所初级中学,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从长途车站出来,往北经过两三百米的窄窄的石板、鹅卵石错杂铺砌的小路,小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矮旧民居平房。再跨过七八米宽的无名小溪上架着的三块宽窄不一、颜色不一的长条石组成的两米多宽的石质平桥后,跨过桥就是横畈小学,小学门口左侧不远处,大约十来米的样子,有个机井。由于打得不够深,井壁又不严实,打上来的水即使放上几天也还是浑浊的,色如米汤,热水瓶内胆的底部总沉淀着一层薄薄的沙土粒。
        我的寝室很简陋,一床一桌一椅,外加几张学生课凳,除了几十本书,若干杭州带来的糖果点心,两把热水瓶里的热水总是满的。课间,特别是午饭时间总有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有的喝开水,有的吃小点心,有的看书,有的问作业……我的寝室也被一些学生称为第二个家。中午、下午放学后,戚建刚、蒋忠根、赵胜钟、朱华军等学生也会邀请我在水泥乒乓桌上,用没有胶皮的木质球拍打球。我有一副羽毛球拍,自然是学生课余生活的爱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山区教师是清苦的,教师食堂十分简陋,好歹还有点小鱼呀肉丝呀,但学生的生活更艰苦,他们的菜除了咸菜、冬瓜、萝卜干,几乎看不见荤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十年后,临安县临安横畈中学八五届初三(4)班同学在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的煜鎏茶庄园欢聚。煜鎏茶庄园,绿水青山、风景旖旎,空气清新湿润,带着一种自然的淡淡清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今年5月初,入选杭州首批“茶都十景”。
        “杨老师,一定要带着师母来第二故乡看看!”承蒙学生不弃,该班同学力邀我和家属参加这次同学小聚会。5月25日,许多学生很激动,心潮澎拜:分别40年,能见上一面实在是很开心的事,余生很贵,我们千万别浪费……在微信群里聊到很晚,期待师生们见面的那一刻。
        5月26日,现在的女强人鲁一君,自告奋勇驾车与邻村同学陶春妹前来接我们参会。男生朱华军,因有急事,来不及参加这次同学小聚会,他特地送来自己养了多年的大白鹅,以表达自己的深厚情谊。
        “杨老师:让我抱抱您!” 一到煜鎏茶庄园大厅,壮实的周智勇走过来,就是一个熊抱。周智勇,每次见到我,总是先来一个熊抱。
        “敬爱的杨老师!我代表大家感谢您对我们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这束鲜花表达我们对您深深的真挚的敬意和感激。祝您生活如花儿般绚烂多姿!”一到煜鎏茶庄园大厅前面,老班长盛韵花,笑吟吟地向我献花。好大的一捧鲜花,捧在胸前,幸福感油然而生。纯洁和高雅的花朵传递着学生们的真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
        “韶华不为少年留。”学生们都站在老班长盛韵花后面,静静等候。大多数学生四十年没有见过面,现在他们都已是成熟的中年人,大多事业有成。有的两鬓已冒出星星点点的华发,有的头发甚至有些花白,有的已升级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真的,一下子难以一一把学生姓名和眼前的面容对上号。他们主动自报家门,我就迅速说出当年的一些小事,还有他们的“雅号”。与会的学生,当然有不少人都在网上关注着我。 已有孙辈的“小帅哥”蒋忠根,五六年前,就把我原创的小对子挂在自家的客厅里。
        当年的学习委员、现在的古琴爱好者和茶艺爱好者沈丽君为同学们表演了茶艺。闻香、品茗,一会儿“春风拂面”一会儿“高山流水”一会儿“孔雀开屏”……茶艺表演,受到了这批“奔六”同学的好评。老班长盛韵花吟出《七绝•欢聚煜鎏茶庄园》:“焚香静气长流水,活煮甘泉不老松。青翠满园随永日,听风观雨更从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之后,进入赠书环节。由盛韵花、周智勇向老同学赠送我从杭州带来的一大摞图书、杂志、报纸。图书类的,有我审的,有我的奖品,有我的一些老朋友送的,其中有著名诗人牧野从上海寄来的《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3卷》和本人审的登上2023年度浙版好书榜,介绍国内首个系统阐释南宋历史文化全貌、原址露明展示等级最高、考古揭露面积最大、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的《德寿宫传》;有一家出版社专门为外聘专家订的《中国社会科学报》;还有供这批学生孙辈们阅读的科幻图书。田春雅、盛丽芳、周贤群、吴雪琴、陶春妹、戚建刚、盛学军、蒋建刚、罗伟红……每一位学生都手捧自己拿到的图书、报刊,依次与我合影留念。
        “夏日伊始,四十年后初相约;太湖源头,欢声笑语盈山谷。笔墨入纸,师生情谊写不尽;相聚告别,互道珍重再叙情。”当年的“小秀才”赵胜钟,脱口而出就在微信群里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流年似水,回忆如风,回首往事,那些温馨的瞬间,仍在心头荡漾。步入会议室,大家面对面坐着,一边品茶、一边作自我介绍,仿佛又回到童年,自然聊得更愉快,纷纷回忆起少年时的许多幸福时光。“课堂里,我们一起攻读;茶山上,我们一起挑担;运动场上,我们一起挥汗如雨……”鲁一君、沈雪娟、许剑萍、蒋忠根、戚建刚等男女学生都讲述了一段各自印象深刻的当年感人的师生情、同学情,还有的学生说“杨老师,特别感谢您这次与夫人一起参加我们的相聚。对您的夫人的印象特别好!希望以后每次的欢聚都能带上夫人。”……大家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相聚总是美好的,无奈时间太匆匆。不知不觉,时间悄悄从指尖流逝,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子女都很努力,其中好几个是985高校的毕业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以借用李白的诗来表达我此时的心境。热闹的充满师生情、同学情的晚餐后,当年的“小不点”男生、现在的成功人士罗伟红坚持要开车送我回家。学生们集体送的蓝莓、茶叶、笋干,还有吴雪琴特地买来的横畈豆腐干,让我能回忆舌尖上的味道,感受学生们的一片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快乐的同学小聚会接近尾声,同学们依然意趣盎然,谈兴甚浓。同学情,师生情是那么的纯洁、美好,在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心若向阳,花自开,心有暖阳,何惧风霜!”盛韵花、周智勇,两位老班长先后表示:今天不算正式同学会,只是小聚,仅仅是以后同学会的排练和预习,下次期待更多的同学前来参加,届时再开像模像样的同学会。
        “杨老师,我爱你!” “杨老师,我们爱你!”我坐在副驾驶室里,打开车窗,与前来送行的男女学生一一挥手道别,耳边传来盛丽芳、周贤群、吴雪琴等女生一个接一个这样哽咽地喊着。此情此景,真令人感动!当教师能当到这个份上,真的,无悔年华,不愧此生!
        “峦献青,峰滴翠,太湖源头叙别情。今日恩师须癫狂!左三觞,右三觞,笑语欢歌,师生聚一堂。玉液琼浆尽是情,醉一醉,又何妨?四十年前共寒窗。
        少年郎,意飞扬,励志奋发,拼搏进取,終使生活焕荣光。朱颜改,白发生,少年心事仍依旧,笑一笑,岁月长!”
        当年的学习委员沈丽君,才女一枚,她在回家的路上就写出了这《江城子》,充分表达出了这批同学此时此刻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自然在微信群里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声!

        注:2015年9月12日,笔者曾在《浙江教育报》上写了《一别故园卅年》一文回忆当年教学生涯中的诸多往事。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