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与时光倾诉 ——《那年春天》序

2025-6-29 22:32|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9866| 评论: 0|原作者: 孙琴安|来自: 中华文艺网

让心与时光倾诉

——《那年春天》序

孙琴安


 

        一次偶然机会在友人介绍下,认识了上海女诗人晶石(夏洪芬)。她不仅性格开朗、而且乐观通达。后来读了她的诗文作品,与她聊天中,又感觉到她的热情随和,快乐中带着几分清纯,充满阳光,也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关怀,散发着她对人生情趣的喜欢和追求,写诗便是其中之一。

        我没有过多的了解晶石写诗的原委和经过,也不知她读过哪些诗,受过哪些诗人的影响,但就《那年春天》这本诗集中所选的诗来看,大多还都源自内心,直抒情怀,仿佛天生就有一颗诗心似的,在她的字里行间闪耀着、跳跃着、灵动着,很是清新,并有着女性所特有的一种活泼与柔美。有时则比较含蓄温婉,或是蕴含一些生活哲理,却都是她最真实的人生感悟。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她的《行走在低处》《流星》《守望的女孩》等数首诗,其次有《花裙》《夕阳下的背》《那年春天》等。《行走在低处》以一种诗的方式和语言,表达了一种崇高的品德,歌颂了一种平凡中的伟大。而《流星》似乎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你一瞬划过

        冲破了栅栏

        散落了一地的星光

        修复了破碎的地面

        噙满泪水的双眼

        看到了希望

        曙光就在我们面前

 

        诗中流星坠地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确,在半明半暗、隐约模糊、不即不离之间,颇有象征意味,所以也很耐人咀嚼。《花裙》一诗从诗到句子形式的排列都颇有创意,晶石竭力想使诗的形式与花裙的裙摆造型相吻合,以突出“花裙”的主题,词不害意,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这是她的独创。《夕阳下的背》能把一个老年人的背写的如此美妙,而又富有时空之感,给人以惊艳。《守望的女孩》则令人心生怜悯。

        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曾被蘅塘退士孙洙评为“千古丽句”,而晶石的《三月花》也写得很美,“茵花绿树”、“群鸟啼鸣”、“彩蝶纷飞”、一片“万紫千红”、“丰腴多姿的美”,充满了春的气息,《惊蛰雷》一首写惊蛰也有特色,与众不同:“你从大地深处而来/裹一身春衣飘荡而来/向每一个生命问好。”而她的《留白》等诗则以含蓄为主。


▲ 诗人晶石与序作者孙琴安教授


        晶石的有些诗开篇甚佳。如《葡萄架下》的起句:


        葡萄如歌的音符

        在架下欢唱

        悠悠藤蔓随风飘动


        当然,此诗的下节也很不错,但此节更好更有乐感,似有一种悠然的旋律,写葡萄的妙句欣赏不已,有些诗人也有过出色的描写。此处的写法不同,却同样出色。又如《站台》的开篇:

 

        渺小的站台

        最接近你的生活

        静静地站在那里

        等着各自要去的旅程

 

        毫不起眼的站台,晶石却品出了某些生活的现象,发现了其中一些人生的哲理。不过,《远方》的起句似乎更为动人:


        我青涩的梦遥

        含着泪光

        细看你的皱纹

        带着爱意

        吻你披雪的额头


        尽管诗的指向性不明,其实我们有许多好的优秀之作也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我仍被这些真挚深情的语言所感动。此外,其《梦醒时分》诸诗的起句也别有深情值得提及。虽说有些诗起句看似也平,但中间却妙句横生,如《父亲》中的一段:


        你是我手中读不完的书

        你是我眼里看不完的景

        你的气息弥漫在

        我整个心空


        欧阳江河在《美人》一诗中写道:“所有的人都曾美好的生活过/然后怀念,忧伤,美无边而没落。”此话移用于晶石的诗作,有相当的合适处,特别是“美好地生活过”,“然后怀念”,但忧伤的调子却不多。她大量的诗都在歌唱生活,《起风了》《选择》等诗,都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从《隔着时空凝望》一诗中,也可看出她乐观的生活态度,心态很好。有些诗则意在感悟心灵,感悟生命。如《渡口》《时差》《光阴深处》《拐杖》《回眸》等诗中都有表现。《光阴深处》有着对时空的感悟,《小满》则是通过节令而联想到人生的感悟。她能感悟自身,而感悟自身,难免会有一些忧柔自怜的成份,这在女性中尤多,古人所谓“花开明媚能几时”,就是指的这类现象。晶石的《镜子》《落幕的舞者》诸诗中也有此类情景。但毕竟乐观甚多,忧伤甚少。

        不可否认,晶石写诗有时会反复吟咏。此法在《诗经》中便有,新诗名篇中也多有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皆可为代表。如今的诗人怕老套,常避免沿用,晶石则并不介意,直抒胸臆,在《假如有来生》《月下抒怀》《心湖荡漾》诸诗中都用了此法,循环往复,一味地自然流畅,在反复吟咏中自有递进,自有变化,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内心的各种感受。

        不过,这种方式也蛮适合于写歌词的,无怪乎她也饶有兴趣地写了一些歌词。如《生日的诗》《风在吹》《心湖》等歌,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除了自由体新诗和歌词,晶石也写了一些齐言体诗。如《孝》《徽州行二首》《生日印象》等七言诗,说明她在形式与诗体方面也进行着多方位的尝试与探索。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诗后还附了晶石的三篇散文,虽不长,然篇篇清新活泼,生动可爱,自然流畅。诗与文交相辉映,均可见其才情。

        尽管晶石(夏洪芬)很少谈她的写诗经历,但在有些诗中还是无意中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如她在《诗意》中写道:“描绘美好可写诗/掉进深渊也写诗……尘埃的寂静/一路铺满了诗人的赞叹”。《又一年》中,她又深情地写道:“诗路一年/一年又一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她对诗的喜爱和执着的追求。

        晶石(夏洪芬)在一首诗中曾说:那年春天她常绕着花朵转圈,“想转出我的骄傲/我的妩媚动人/以及我的青春足迹”。我们希望她能转出婀娜多姿,留下更多的人生足迹。而这,仅仅是开始。

        是为序。

 

2020823日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作者简介:孙琴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攻唐宋文学、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方向,尤以唐诗研究见长。其学术成果丰硕,出版《中国评点文学史》《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中国诗歌三十年——当今诗群落》等著作20余部,其中7部获奖 。他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唐诗选本研究与整理" ,并担任李白、杜甫、徐志摩学会顾问及上海诗词学会理事 。


供稿:原作者 | 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