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顶湖(外一首) 作者:汪剑钊 这是陌生化的存在, 但绝非形式主义枯燥的理论。 游艇缓慢地行驶, 让风儿成为水的形容词。 一场阵雨掠过, 像一个急性子的少年, 不慎碰落柔弱的玫瑰花瓣, 爱情遂止步于途中。 雨伞宛如一朵朵睡莲, 盛开,复又收拢, 对应佛家的偈子, 讲述轮回和超越的真谛。 湖面,一个小时的游弋, 人们出发,人们归来, 终点就是起点, 湖水兀自在天顶荡漾…… 清水河 1 黄昏,抵达了预定的目的地, 意外地发现清水河并非一个专有的名词, 在固原,在伊犁,在张家口,在成都,甚至在玉树, 都有美丽的化身,浸润着人类对它的爱意, 以及对洁净的品质至深的向往, 人们逐水而居,为智者提供觉悟的注释。 今夜,我亲近的是青色之城呼和浩特的最南端, 那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 岔河口的遗址告诉我, 穴居曾经是人类最初的选择, 而水的欲望是地球文明共同的源头。 2 子夜,寄宿在高茂泉窑村, 用手指在地图上搜罗那些别致而略显怪诞的村名: 青豆沟、韭菜庄、菠菜营, 老牛坡、五眼井、南柳沟、石灰窑子, 碌碡坪、泉子沟、暖泉、北堡, 栜木沟、巴兔也、猪毛草、火烧也、什不斜气和喇嘛庙…… 这些名字就像一个个憨厚、敦实的庄稼汉, 在简朴中泄露丰富的信息: 每一个单纯的村民都背负着一座村庄, 而每一座贫瘠的村庄都有黄土包裹的故事。 3 清晨,站在黄土堆起的高坡上, 眺望布满沟壑的地势, 我意外发现,在粟米地和白杨林之外, 清水河接通的不止一条水道, 除去那条著名的母亲大河, 它灌溉了黄皮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还有一条古勒半几河, 无法翻译它神秘发音背后的暗义, 更有深味的则是一条名叫浑河的水流, 在浊浪中凸显天真的本色, 犹如一个桀骜不驯的野孩子, 披着蒙垢的旧衣裳,但怀揣一颗纯洁的心脏。 汪剑钊,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出版有著译《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诗歌的乌鸦时代》《比永远多一秒》《汪剑钊诗选》《毫无缘由的独白》《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在世纪的心脏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等数十种。 来源:原作者 | 编辑:牧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