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次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才会感受到诗中的真意。自从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后,它就成了我回故乡的法定时间,陪着父亲一路上看风景,谈过去,心情时好时坏,也就把过去的辛酸回忆和现在的幸福生活言语洒在了回故乡的路上。 我的故乡在山西的一个小县城----广灵,它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东襟。东与河北省蔚县毗邻,南同灵丘县接壤,西连浑源县,北接阳高县和河北省阳原县。地形处于群山环抱,气温比周边县城明显偏高,有“小盆地”之称。在它的城内有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水神堂壶泉”,水神堂 “壶泉春柳”、“丰水月夜”景观风韵依然,故还有“小蓬莱”、“小方壶”的美誉;还有位于水神堂南13公里的天王岭上,号称“小悬空寺”的“圣泉寺风景区”和座落在六棱山主峰东侧海拔2175m的鞍口段上的“汉白玉石林”等等,来这里会让你流连忘返。 坐到回故乡的大巴车上,每次都有新的感觉,走过了横穿六棱山的“大岭山隧道”,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在山那面才刚刚能感受到的带有寒意的春天气息,在这里已经完全绽放,公路两边已是绿树葱葱,桃花、杏花已经枯萎,露出了小小的果实初容。 县城的改造速度让我每次回来都感觉进入了陌生的地方,找不到过去的街道和回亲戚家的路,傍晚时分,同学说在县城的东边建了一个新城,说到他的好时让我有了一种一睹芳容的欲望,朋友开车拉我去了后,真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新城马路宽阔明亮,一条玉带般的河流两边灯火通明,一直延连到“教师进修学院”门前,我记得那是我高中补习的地方,原来是一条“臭水沟”,同学说这条河就是以那条“臭水沟”为基础开通的环城河,几座汉白玉大桥横架其上,给人一种“大城市”的气魄和辉煌。  第二天到我们的坟地祭祖时,路过我们过去曾经耕种的土地,这里原来不能用地下水浇灌,就是人们所说的“靠天吃饭”,现在也赶上国家对农 业的好政策,已经能够浇水,产量也由过去的100多斤/亩,变成现在的近千斤/亩,好多出租土地的农民也回农村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原来的抗旱作物现在已经开始改种高产农作物,甚至有的种起了蔬菜。 回到姨姨家(因为我们回故乡机会很少,原来的房子由于找不到看门人也已经变卖,每次回来只能寄居在姨姨家或者住宾馆),为了给我和父亲接风,姨姨专门包了饺子、买了肉,但我还是想去寻找街头小吃的那种感觉,出来才知道,由于城市的发展,过去的“小吃摊”现在大部分都改成了饭店的形式,尽管也有地方小吃,但找不到“和着风、吹着土,围着火炉吃饸恅”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个“饸恅滩”,围着一个大火炉,坐着一排小板凳,吃着一半饸恅一半粉条的“吃两样”,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和时光,用已经不太地道的家乡话和人聊天,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这里还是我的家。 虽然我对故乡还有太多的留恋,但坐上回家的车,才感觉到这里只是我曾经的故乡,虽然在这个城市生活了20多年,这里的街街道道过去我都很熟悉,著名风景“水神堂”也是我们课间10分钟就能游玩的地方,但现在这里除了还有母亲拥有的几亩薄田和父母亲的户口上写的几个地址外,已经没有我的什么了,每次回来时都有一种出门在外的感觉,亲戚和朋友也是电话里的几句问候,没有太多的次数和他们相见,故乡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和给儿子讲的故事里...... 有时就去想,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离开故乡,现在也许是另一种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