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香 作者:周元川
我听农场的人讲,末代土司肖臣良在大学里念的是英文专业,他还到南京上过军校。那时的肖臣良年轻气盛,充满理想和激情,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然而,命运却将他带到了云南的土司府邸。 1950年云南和平起义,他也跟着省主席卢汉起义,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年轻的他没有过多的鱼肉百姓的劣迹,自然成为土司中的先进分子。作为民族上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他和他的夫人张秀英女士被分配到云南民族学院任教。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动荡的年代,肖臣良和张秀英努力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希望通过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建设新中国。他们用心灵去栽培这片土地上的学子们,用知识去点亮他们的未来。 无论是春天的杜鹃花绽放,还是秋天的稻谷金黄,他们都在眼前跳跃着,仿佛喻示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回到自己的小屋,静静地沉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 记得有一天,肖臣良告诉我一个故事。他说,在他的大学时代,他曾经追随着梦想,离开云南到南方去寻找机会。他去了南京,进了一所军校学习,但是他那颗热忱的心始终没有忘记云南的乡土。 “在南京,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交到了很多朋友。”肖臣良望着远方,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但是,我始终感到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我回到云南。” 他选择了回归,选择了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一份力量。肖臣良和张秀英一起来到云南民族学院,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和引路人。他们相信,通过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在那段日子里,肖臣良和张秀英像是老师般耐心地引导着学生们。他们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深厚的情感滋润着每一个与他们相遇的人。 记得有一次,学院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肖臣良和张秀英高兴地参与其中,化身为舞台上的演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世界。 尽管时间流逝,但是我的记忆却清晰无比。我常常回忆起那些日子,那些在教室里和肖臣良交流的时光。他的言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人民的深情。 如今,岁月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肖臣良和张秀英早已不在人世。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云南民族学院依旧坚守着他们的初心和梦想,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那段岁月却是我怀念的一部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肖臣良和张秀英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点燃了一座城市的希望之灯。 岁月留香,这是我对那段时光最真实的感受。无论多年过去,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民族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一生,如同一本书,书写着云南的历史,也书写着我心中的记忆。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