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中的个体命运 ——璨菊长篇小说《岁月无声》阅读手记(三) 作者:周元川
路一泓的成长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八十年代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命运起伏的画卷,通过路一泓等人物的经历,反映出当时的教育、社会观念以及青年的奋斗与成长。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深刻地反映了八十年代高考的激烈竞争。文中将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砾翔中学这样的环境下,路一泓成为建校以来第一位高考上榜的女生,这一事件本身就极具意义。然而,即使她上榜了,却仍未达到学校的预期,这反映出当时高考竞争的残酷性和评判标准的单一性。与她同窗的马旺财分数高于她,被更好的学校录取,这暗示了当时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排序。路一泓进入省卫校的护理专业,而村民们甚至不知道卫校除了培养医生还培养护士,这也体现出当时大众对教育体系认知的局限性。 路一泓的经历还体现出时代背景下社会观念的特征。她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子,被村民们当作神话传说,当作榜样推崇。村民们带着孩子到她家进行现场教育,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知识、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极度尊崇。这种尊崇一方面体现了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人们对外面世界认知的匮乏,只能以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激励下一代。 在个人成长方面,路一泓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成长。她在去省卫校的途中经历了诸多艰辛,到达学校后的失望,以及她对学校环境真实的描述,都展现出一个初入新环境的青年的真实感受。她在卫校中的学习过程也充满了挑战,从对各种考试的态度,到为了学习解剖知识的大胆尝试,再到被南丁格尔的事迹所感动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断地适应、探索和成长。她和罗凤凰在学习上的努力与坚持,不受“六十分万岁”口号的影响,体现出她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自身成长的追求。 同时,通过路一泓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涵。她的同桌岑亦舒落榜后进入省少体校,后来又考上典华师范大学,这一情节与路一泓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在省卫校中,路一泓与罗凤凰的友谊以及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互动,如一起为解剖知识努力,也体现出青年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力量。 从物质生活方面,文章也有细致的描写。如路一泓入学时的各种安排,父亲为她的付出,学校的助学金评定,以及不同学校伙食的差异等。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物质的相对匮乏以及人们对有限资源的珍惜。省卫校虽然提供免费的食宿,但助学金的评定有等级之分,这反映出当时资源分配的一些特点。而路一泓去岑亦舒所在的少体校蹭饭,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同学校之间物质条件的差异。 总的来说,通过路一泓等人物的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八十年代青年在教育、社会观念、个人成长以及物质生活等多方面的状况,让我们看到了时代浪潮中个体命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