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如画 苏子祥 远看龙山,仙气飘渺,朦胧中隐隐约约透出草木的绿意,宛如一幅素雅的画卷。走进龙山,就走进了画卷里,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美学基因瞬间苏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比于祖国许多巍峨的大山,龙山确实算不上高。然而药王孙思邈曾在这里采药行医,留下诸多让后世传唱不绝的佳话,龙山变得神圣起来,在人们心目中也高大起来。看来走进龙山,不仅仅是走进了画卷里,也是一次亲近仙人殊胜之行。 龙山缘,“缘”远流长。 登上龙山之前,我想起了我的太祖父。他曾多次步行登上龙山岳坪峰,朝拜孙真人。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对生命常抱积极。太祖父太祖母也是我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高寿的夫妻。走在前人曾经走过的路,强烈的敬畏感在心中升起。跨过半个世纪,沐浴前人曾沐浴过的灵气,顿感无上的庄严。 时代发展,随着龙山文旅的开发,通往山顶的早已是一条宽阔整洁的柏油大道。朋友载着我,驱车而上。南方的七月,正值酷暑,炽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而龙山,当然是由自己的仙人守护,四季宜人。夏日里,这是一处清凉的福地,是娄底人避暑的不二之选。车子一驶入山中,让人立觉凉爽。山中绿树成荫,山谷里不时生出阵阵清风。车在画中走,人在清风中。清风又出于画卷,于是,龙山活了起来。 车子转过一个又一个弯口,每一个弯口都会给游人不同的惊喜。如龙的云气,巨大的风车……走进龙山,画中有画。一帧帧细分的景色,不由让人想起“人生”这个永不过时的主题。持一份内心的坚定,学会做肩上的加减法,一路向上便是。哪怕遇到弯口,不妨依旧保持热情,或许风景就在弯口的那一边。人生有了弯口,才有神秘。这种神秘,赋予人生以莫大的活力。 越往上海拔越高,也越凉爽,云气也越浓。满山的草木,离天极近的云朵,都是龙山的使者,替药王孙真人迎接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打开车窗,股股凉风溢满了车子,我们的身心皆得到加持和放松。我内心窃为此感到幸运,因为这种放松,在我们这个快时代里,许多人可望而不及。今天,在龙山这幅多彩的画卷里,内心的宁静以及年轻渴望释放的自由,没有丝毫违和感地融入一起。这种融合是生活的颜料,但凡夫俗子,怎敢将其涂抹在龙山画卷里。缘起,我来过。从仙人的脚下走过,内心已是感激万分。 大约一小时车程,我们终于登上龙山。但离药王孙真人的大殿,还需一刻钟的山间步行。既为游人提供方便,又不让汽车的鸣笛嘈杂惊扰了真人,这般规划,正好。山间的道路两旁草木葳蕤,对于这些草木的名称我虽不曾识得,但我明白这些正是一味味草药,它们曾救度过世间数不尽的男女老少,它们也在孙真人的医书《千金方》里,千年过去,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每一阵墨香背后,都有治病救人的功德。 转过一个树丛,药王殿出现在眼前。这座在龙山屹立千秋的古殿,仍旧以充满灵气之姿,护佑着百姓黎民。古殿主要结构是以石块构成,风雨洗礼过后,早已磨平石上的凹凸。留下的,是药王孙真人曾在此地采药炼丹,以及一代代信人前来朝拜真人的足迹。大石门上,“湘南孕育”四个鎏金的大字,格外醒目。字上的光辉是岁月所不能褪去的,这些光辉只会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愈加夺目。步入殿中,瞻仰孙真人及护法龙虎二将,采药童子、炼药仙师的圣容,虔诚朝拜,祈求平安健康。 殿中有一口古井,在这之前,我并不知晓。在家时,我便想在龙山药王殿,自己会不会有缘得到他人赠送的水。如果会,那水一定是神水吧。我烧香转身的刹那,朋友便递给我一瓶水,说是殿中古井里面的。此前我在殿中朝拜,却丝毫没有看到里面有瓶装的古井水。瓶上冒着许多水汽,饮下,十分甘甜清爽。在药王殿外,还见菜地,朋友说这是道人自己种植的。听到此言,不禁升起敬意。他们日日夜夜陪伴在孙真人案前,服侍着真人。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里,道人们依旧持着初心,坚持自己劳动,确实可敬。 下山到了药王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尊规模宏大的药王采药圣像。朋友请客,我们在广场旁的店中用餐,吃的是龙山特色:龙山竹筒鸡、龙山腊肉以及龙山竹筒饭。任何一道美味,都可征服味蕾。食物丰富的今天,鸡肉早已不是一道人们重视的菜肴,但是龙山竹筒鸡却是如此让人喜爱,让人难忘。一旦开吃,便舍不得放下筷子。鸡养在龙山,竹子长在龙山,做出的龙山特色,味道果然不一样。 龙山如画,这幅画动静结合,令人神往。动的是清风拂过时摇动的草木、山上的云气,登山的游人香客、药王殿里升起的阵阵香烟、孙真人的徒子徒孙在龙山采药的背影以及烧竹筒鸡时的炊烟。静的是这座古老的大殿、道人香客虔诚的心以及龙山不朽的岁月……当然,还有些动与静,岂是我凡人肉眼可见鄢? 走入龙山,就走入了画卷之中。画中有福地,福地住着孙真人。画中福地走一程,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简介:苏子祥,笔名方与圆。2004年出生于湖南娄底,娄底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人名典》评论团团员,中文系在读,著有散文集《从人间》。16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掬一行文字,在路上。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