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剩饭剩菜这点事 作者:贞佶 学校是三餐制。早餐有面皮、稀饭、鸡蛋,偶尔也会变点花样,加点包子、花卷、烙饼之类;晚餐比较简单,大多情况下都是面条。老师和学生的午餐种类是一样的,都是一荤一素一汤,主食是米饭,只不过菜品上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学生每天的午餐享受国家补贴,叫“营养午餐”,有专门的帐户管理,每天食材的投放都要精准过秤,要全部用在学生身上,不允许任何人侵占和挪用。师生统一在餐厅用餐,老师和学生的用餐区是分开的,每个班级也都有固定的用餐区。学校提倡“光盘行动”,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但对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所以,每餐饭后,学生用餐区的桌子上抛弃的剩饭剩菜很少,而老师的桌子上,却是狼籍一片。学校是大伙食,师傅做的饭菜难免不能满足每一个老师的胃口,特别是午餐过后,被丢弃在餐桌上的饭菜比比皆是。 学校炊勤人员的组成根据功能分为两大块,一是“统计上报”组,由三位老师组成,主要职责是每天订购粮油米面和蔬菜,统计上报学生用餐数据;二是“操作”组,由一位大厨和三位帮工组成,大厨和帮工都是学校外聘的,由学校负责给他们发放固定的月工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生午餐不能赚钱,而老师的伙食没有按成本算,赚不到钱,学校的经费又严重不足,所以,大厨和帮工的工资少部分靠早餐和晚餐,大部分要靠晚上给学生加餐售卖一些零食和饮料来赚取。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饿得快,每天除了正餐三次,晚上的加餐就成了常态,因此,作为“操作”组的大厨和帮工们,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却又不可能有额外的奖金,难免有怨言和牢骚。由于没有奖金的刺激,作为大厨,工作起来就没什么动力,做菜也是家常手法,懒得去创新,甚至有时我感觉他都没有拿出自己真实的水平,为大家炒出可口的菜品。因此,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感觉学校的伙食比较差,特别是午餐,有时都难以下咽了。学生们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饥饿会迫使他们吞咽下碗里的饭菜,而老师们就不同了,由于吃了几十年,嘴巴已经非常挑剔,加之,年龄大了消化慢,少吃一点也没有问题。除了少数几个饭量大的老师可以将打来的饭菜一扫而光外,大多数老师经常是勉强吃一点,然后将难以下咽的饭菜全倒在餐桌上。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现象,没有什么可以议论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师中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那就是老王。由于他说自己身体不好,加之工作上爱挑肥捡瘦,领导基本上没有给他安排什么正经工作。他声称胃不好,吃多了胃胀。可是,我却注意到就他这么一个“病人”,去伙房打饭时却拿着两只大碗。一只用来盛饭菜,而且每次都让炊事员给装得满满的,另一只碗用来盛汤菜,也是满满的一大碗。我一开始还以为老王的饭量大,能吃下一海碗饭、喝下一大碗汤。后来,我注意到,他每次都是边吃边往桌子上扔,不管是他不爱吃的芹菜、大葱,还是木耳、猪肉,甚至米饭也是一大砣一大砣的往桌子上扔,好像不这样浪费粮食和菜蔬就没法吃饭一样。他不像其他人,挑着吃,实在吃不下去了,最后才将剩饭剩菜倒在桌子上。一次一个同事看不下去了,就提醒他吃不了那么多,可以少打一点儿。老王却不以为然,照常每次都让炊食员给他打很多的饭和菜,然后,再边吃边扔。看着桌上被他扔掉的那一大堆饭菜,其实他每一顿就没吃进去多少。那一大碗汤,他也没喝多少就倒了。 大家都不理解老王的这一行为,但作为同事,又不好直言,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那样。作为老师,本应是为人师表的,可以,就像老王这种人,不知为何,偏要表现地很另类。他早餐和晚餐,都能把碗里的食物吃地干干净净,唯独午餐,除了把少量的食物塞进嘴巴里吧唧吧唧,大部分饭菜都被他挑出来扔在餐桌上了。 老师用餐区的桌子上,没有贴名字,本来可以想坐那里就那里的,可是,时间一久,大家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习惯坐的位置。老王恰巧就和我是邻居。每次到了吃午餐的时候,我都感觉十分不自在,看着吧唧着嘴好像吃得很香,却不停地往桌子上扔饭菜的老王,内心里的反感和厌恶油然而生。我每次看到他把一大砣饭菜用筷子挑出来扔在桌上,我的心就收紧一次。我为他感到羞耻,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怎么能这样无理由地损害自己,甚至全体老师的形象呢? 一个人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是需要长期向好的表现和行为的,而抹黑自己的形象往往只要一个坏行为就够了。就像老王,早已成了我心中鄙视的那个人。 2024.6.12于汉中市西乡县隆基中学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