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中的岁月 作者:周元川
从1958年10月离开宾川到1959年10月回到宾川,不过一年的时间,但觉得很长很长。离开时我怀着走出牢笼的心情,不就一年的时间,又回到牢笼。就是这么怪,你越是想走出去,越是走不出去。当时我二哥在大营公社工作,我拿着粮食、户口转移关系去找他,打算到一个生产队落户,只要不回溪河村就行。这样的话告诉我的后人,他们怎么能够理解,自己可爱的家乡,亲爱的家人。 这一年的离开,让我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离别时,我坐在火车上,眺望着渐行渐远的宾川小镇,心中满是期待和不舍。我想着离开这个小地方,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曾经以为的自由和机会,却在外面的世界里变得如此遥远。 初到大营公社,我找到了二哥。他对我热情地招待,帮我安排了落户的事宜。我被分到了一个农业生产队,开始了艰辛却有希望的生活。 在那个年代,农民们都为了丰收而辛勤劳作。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努力种田,劳作着,一天天过去,仿佛时间停滞,但我却感受到了生活的节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有规律地重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富的理念深深地根植在每个人心中。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但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真实。 每逢休息日,我会趁着空闲的时间,去附近的山上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自然中放松心情。我会追忆起宾川的田园景色,想起亲人的笑容,那个美好的家乡成了我心灵的依靠。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回到宾川的那一刻,我感到内心的复杂。我明白了家乡对我来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而在离开的那段时间,我也意识到了外面世界的浮华与荒芜。 回到溪河村的那天,亲人们的欢呼声仿佛穿越了时间,传达到我内心深处。我被所有人的关怀和牵挂所包围,仿佛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轻轻推开家门,看到父母在灯下坐着,望向门口。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的心瞬间感到无比温暖。我终于明白,离开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自从那时起,我告诉自己,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无论生活如何艰辛,这个小镇永远是我根深蒂固的牢笼。而这个牢笼,不再是束缚,而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从那一年起,我开始珍惜更多的是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体会生活中细微的幸福。宾川小镇给予了我扎根的力量,让我懂得了背井离乡并不一定就是追求的唯一出路。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是多幸运能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经历那段特殊的岁月。那是一个困顿却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无论我走到哪里,宾川都是我永远的归宿,那里有我的家人,有我成长的足迹。时间虽然早已不再回头,但那段怀旧的岁月总能在回忆中重现,永远留在心间。 审稿编辑:云帆沧海 | 责任编辑:风 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