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青 | 内敛与含蓄

2023-9-1 22:08| 发布者: zhwyw| 查看: 56864| 评论: 0|原作者: 景青|来自: 新民晚报

内敛与含蓄

景 青


内敛与含蓄,向来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在一些公众场合声如洪钟音似裂帛者时有所遇,着实令人头痛不已。 

公交车上,个别接听或拨打手机的人,不知是生怕对方听不见还是自己有点耳背,总之,大嗓门发出的分贝已经让人难以忍受。这壁厢通话声刚刚消停,那壁厢一群买菜归来的大爷大妈的大嗓门又接上了茬,无非是市场行情,家长里短之类,还时不时还伴之以朗声大笑。酒店里,一些喝高了的“爷们儿”,大着舌头语无伦次,粗声大气,如入无人之境。喜欢安静的我,又不好干涉他人的“言论自由”,否则准会自讨没趣。不让人说话当然不可以,但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音量,确实值得思索。

由此想起在国外旅行的那些时日,无论欧美、澳洲还是日本,我真的没听到过什么大嗓门的,人家的轻声慢语犹如冬日之暖阳,夏天之清风那般令人舒畅。人们在交流时大多采用“肢体语言”。开心时会心一笑,无奈时耸肩摊手,即便要说点什么,也绝不是长篇大论,No或yes使用的频率极高。从传统的东西方的文化层面上看,东方人素来比较内敛,而西方人则相对张扬,可如今却倒了个儿。向来以含蓄著称的东方人,这种修养礼仪在有些人身上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渐行渐远了,不少人不再讲究内敛和含蓄,还有恰到好处的腼腆。一些去境外观光的大陆旅行团队,无论到商店购物还是在餐馆用餐,甚至在酒店的大厅或是宾馆过道里,也始终没有收敛起那种粗声大气的“绝活儿”。或许是以往穷惯了,如今俺有钱了;或许是以往长期生活在“三尺黄土地上”直不起腰来,现如今咱越洋过海,国外的一切是那样的新鲜,令他们兴奋至极;还或许是很久以来洋人瞧不起咱“东亚病夫”,现如今“俺来了”,携带着一大沓一大沓人民币来了。你们不是信奉“客人是上帝”吗?那好,俺就要享受一回上帝的待遇。还记得那天在巴黎购物,当一群叽叽喳喳的同胞从一辆大巴上下来潮水般涌向“巴黎春天”时,一些原本在那里购物的“老外”似乎受到了什么“惊吓”,始而迷茫,继而惊愕,末了竟逃之夭夭,偌大店家里基本都是咱同胞们在张扬。那时我虽然作壁上观,但心里一直在嘀咕:咱中国人哪有那么多话要说啊!

可别小觑了说话这个极为寻常的现象,单是在一些公众场合的音量大小,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我始终以为,无论在何种场合,要想受到人家的尊重,你的言行举止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与一个人的修为和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时刻反省自己,牢记内敛和含蓄,那么,轻声慢语就会传达出许多的美好。


(本文原刊于《新民晚报》夜光杯)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