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下之心,写现代禅诗 ——第二届东楚禅诗笔会发言

2023-8-3 11:00| 发布者: zhwyw| 查看: 35832| 评论: 0|原作者: 雷默|来自: 中华文艺网

用当下之心,写现代禅诗

——第二届东楚禅诗笔会发言

雷 默


 

禅无古今,诗有新旧。21世纪的人如何写今天的禅诗?

什么是现代禅诗的现代性?如何写出具有现代性的禅诗?

 

一、现代禅诗是现代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新诗自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8首白话诗以来,历经百年,东南大学现代汉诗研究所所长王珂教授认为一共经历了“白话诗”、“新诗”、“现代诗”、“现代汉诗”四个阶段。他认为,新世纪以来才应该称为“现代汉诗”。

他给“现代汉诗”下了如下定义:采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记录现代生活和抒发现代情感,倡导现代意识和弘扬现代精神的抒情艺术。

他连用了六个“现代。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好理解,重点是后面四个,这是我们理解现代汉诗和写好现代汉诗的关键。

那么,现代禅诗与现代汉诗是什么关系呢?毫无疑问,现代禅诗是现代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王维禅诗属于唐诗一样。

 

二、现代禅诗的现代性

 

那么,什么是现代禅诗的现代性?这是每个现代禅诗写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我们说现代禅诗属于现代汉诗的范畴,因此,我们在探索现代禅诗写作的时候,必须将其置于现代汉诗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对一首现代禅诗现代性的研究,也需要对照现代汉诗的标准来分析。

当然,在一首诗里面,我们很难面面俱到实现王珂教授所说的“记录现代生活、抒发现代情感,倡导现代意识、弘扬现代精神”。但我们是可以完成其中某一部分的。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禅诗写作者,仅仅达成“记录现代生活、抒发现代情感,倡导现代意识、弘扬现代精神”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只是一个现代汉诗写作者,我们还是现代禅诗写作者。

如何将古老的“禅”与“现代生活、现代情感、现代意识、现代精神”联系在一起?如何打通禅与现代的关系,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当然,我们可以轻松地说,用禅的智慧、禅的思维、禅的视野去观照现代生活、现代情感,去碰撞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然而,要将其变成一首真正的现代禅诗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王维是公认的禅诗大家,辋川集可以说是他禅诗的巅峰之作。20首五言绝句,我们耳熟能详的《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都出自辋川集。王维晚年与友人裴迪隐居终南山,过着清幽闲适的生活,这些诗表面是写景,实则写的是禅境与禅心。

王维活在唐代,有不错的俸禄,住得起终南山的别墅,因此,他可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可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他用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了属于他的禅诗。

而今天,我们站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我们没有几个人可以有终南别业,即使个别诗人有别墅,大多也是偶尔去住,而且也是带着手机电脑,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总之,世界改变了,我们需要基于自己的境遇写出属于自己的禅诗。

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曾经与他的日本妻子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山区,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据说,他曾经放弃电灯电话,试图抵御现代文明。不过,他终究还是回到文明之中,并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斯奈德最终通过关注生态与环保为为其禅诗找到了现代价值支撑点。这就是斯奈德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

 

三、个人写作体会

 

1、写自己的生活,从“体验”到“证悟”

 

首先需要境遇——让我们所悟所思的机缘。

香严智闲禅师先后跟百丈怀海沩山灵佑参禅,但未开悟。他将所看经书付之一炬,下山后,来到南阳慧忠禅师的旧址,终于在割草整理禅院的时候,随手捡起草丛里的瓦石抛去,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清脆一响,瓦石裂开,他忽然悟出了沩山灵佑的问题写下偈颂。

 我们写诗,也需要这样的境遇,至少我写诗需要这样的机缘。我的《灰树林》《七棵银杏》《灰烬》等朋友们觉得还不错的几首诗都有具体的写作机缘。

《诗歌月刊》2021年第8期曾经刊登过诗人、学者覃贤茂的一篇文章《七棵银杏:一首好诗的诞生》,详细介绍了我写七颗银杏时的境遇。

链接:http://www.zhwyw.net/portal.php?mod=view&aid=1381

 

2、对禅有一定的理解,但不是禅客

 

禅虽然倡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我认为这是指修禅的一种方式——顿悟,而不是说禅可以彻底脱离文字。禅还是需要文字,禅也是可以学习的。

禅宗七经《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都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和领悟。尤其《心经》和《金刚经》是禅宗的根本经,排在禅宗七经第一、第二的位置。《心经》共计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五蕴皆空”,它主要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

但我到底是一个诗人,而不是禅客。诗人与禅客的身份不同,决定了所写作品不一样。诗人写的是诗,禅客写的更多是偈。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对于禅客来说,有没有诗不是关键,诗只是添花锦。但对于诗家来说,禅却是切玉之刀。诗家若要得到玉,必须举起禅之刀。

作为诗人,虽然手里拿着禅之切玉刀,但我希望有更多读者,包括那些对禅学很少了解的人也能读得懂,也就是说,读者可以不当禅诗来读。我们首先要将诗意呈现给读者。

当然,对佛禅有研究的诗评家呼岩鸾读了我的诗歌后,也会给出另外的评价,“雷默自觉地把新禅诗扎根于《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和《金刚经》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些般若的深处,再把自己独得的般若之秘校正于禅宗祖经《坛经》中慧能《真假动静偈》的明亮五眼,以此智谛禅定于尘世,专注一境,静虑分别,认领慧能不立文字,精通语言的禅宗看门功夫;而能以比棒喝更胜一筹的顿悟,把微尘放大成世界,把世界缩小成微尘,揭示我们脚下这个时代的真假。雷默新禅诗的气质,充溢着禅宗的禅风——北宗渐悟的曲径通幽,南宗顿悟或峻急或冷峭或刚毅或柔和的肌理。雷默的禅诗诗人身份,是颇类于《维摩诘经》中唯摩诘居士‘辩才无碍,游戏神通’,‘一心禅寂,摄诸乱意’的在家佛弟子大方聪慧作派的。因此,雷默新禅诗的源头,是在禅宗本经《坛经》,而《五灯会元》所记唐宋著名禅师的诗作和语录,则给了他诗写的继承传和启迪人心的责任心。”“雷默把古老禅理融入时代意识表现于汉语白话新诗,使得已有千年根系的禅诗萌发出新的形态和生命力。”(呼岩鸾《古代和现代,佛诗和禅诗:以舍利和雷默为例》,刊于《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2016第一期)


3、现代性的具体体现(举例)


灰树林


众鸟在林间低飞,声声啁啾

残叶蜷缩枝头,一如命运之瑟瑟

青灰的天空下,槐树上的三只鹊巢

仿佛村子里最后的三户人家

 

在一个灰蒙蒙的冬日下午,我登上南京长江边的幕府山,看到了低飞的鸟群、树枝上的残叶、槐树上的三个鹊巢,下山时路过一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村庄。于是我想到了凋敝的乡村,人类的命运。很快写了这首诗。

宫白云评价,“整首诗扩张的隐喻与直抵现实的力量足见诗人布局谋篇的深厚功力。诗艺的高低,最终还得看认识的高低,也就是所谓的境界。这首诗写出了一个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境遇的忧患与悲悯的大境界,当是它的价值所在。”

诗人伊沙说,“本诗(灰树林)多有现实的质感和艺术性。”

诗人、学者覃贤茂认为:诗人体物缘情,由物及人,由“槐树上的三只鹊巢”,联想到“村子里最后的三户人家”,直指主题,直指人心,如庄子寓言所说:“吾失我常与”,切合到当下现代社会的弊病,让人读出流泪的慈悲二字。


立夏


四月彗星一样划过

我的睡眠是夜的皱褶

芍药接过牡丹的衣钵

布谷鸟的歌声是针灸的针

 

这首诗的现代性体现在最后一句。南京大学哲学博士、西安审计学院副教授,诗人、诗评家宋宁刚认为布谷鸟的歌声是对现代文明病的自然之疗救。

参看他为本诗写的批评文章《自然之为疗救——读雷默《立夏》https://www.poemlife.com/index.php?mod=showart&id=70595)


4、技法:化古化今化欧美


其实这也是现代汉诗写作需要回答的问题。写诗数十年,我个人很认可卞之琳的“化古化欧”说,并在此基础上加了“化今”。

诗人卞之琳1978年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就写道:

我写白话新体诗,要说是“欧化”(其实分行写,就是从西方如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那么也未尝不“古化”。一则主要在外形上,影响容易看得出,一则完全在内涵上,影响不易着痕迹。一方面,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有世界意义。另一方面,欧洲中世纪以后的文学,已成“世界上的文学”。现在这个“世界”当然也早已包括了中国。就我自己论,问题是看写诗能否“化古”、“化欧”(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关于化古、化欧美就不多说了,我简单说一下化今。所谓化今,就是要将当下生活、现代意识、现代精神写到诗歌里面去。也就是说,现代汉诗的现代性必须通过“化今”才能实现。

我们再从禅宗的发展看“化今”。禅宗自六祖惠能“汉化”后,唐宋两代高僧不断弘扬惠能之创新之风,新悟不断,屡屡如花。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是两位杰出代表。马祖留下了“平常心即道”。怀海是马祖的得意门生,他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惠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他认为禅所追求的解脱最终应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还有什么解脱可言?大珠慧海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近代净慧老和尚的生活禅也倡导“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因此,我们写禅诗绕不开当下的生活或生存。

当然,诗人们或多或少都在写当下生活,其中不少处理的很好,但也有很多把诗写成了小品和段子,失去了诗意。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化”的功夫。

 

20237月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