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特点与趋势

2023-2-11 17:42| 发布者: zhwyw| 查看: 21763| 评论: 0|原作者: 陈有明|来自: 中国文化报

 随着社会对文化艺术发展关注度的持续升温,近年来,各大高等艺术院校纷纷围绕新时代艺术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本文围绕6所国家“双一流”建设艺术院校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结合艺术教育规律,梳理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经验得失,探索艺术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趋势。

  格局大:专业与综合

  高校站位高、视野宽,发展空间广阔。在6所国家“双一流”建设艺术院校中,中央戏剧学院提出,本科专业建设遵循“大戏剧”格局理念,探索建立“中国演剧体系”。中央美术学院提出,要推动“多学科大美术教育体系”学科建设。中国音乐学院建设中国乐派,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

  从人才培养效果看,学校的发展格局体现在艺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上。艺术人才培养质量首先看专业水平高低。中央音乐学院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促使音乐人才脱颖而出。

  近年来,艺术院校朝着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的目标努力,增强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探索推进艺术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发展。中国美术学院确立“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四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专业基础课)+1(专业主课)”课程体系定位是,走得多高多远取决于“8”,是否精彩取决于“1”。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和人才培养的关键。艺术院校应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用好多方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中央戏剧学院选拔优秀教师出国深造,聘请老教授专家开展讲座,做好传帮带工作。中央音乐学院落实专业教师主体责任制,在学生入学到就业全链条中,发挥教师思想领航和道德垂范作用。中央美术学院鼓励名师开设跨学科、跨院系的专业选修课程。中国美术学院从教师入校的始业教育,到退休时的荣休仪式,营造立德树人、尊师重教的氛围。中国音乐学院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比赛,提高教学水平,评选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上海音乐学院让新教师参加跟岗教学实践,优化培训体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生源质量,上海音乐学院把牢人才入口质量关,加强人才选拔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音乐学院关注近年来生源分布不均衡的趋势,推进招考制度改革,提高生源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艺术人才的培养水平,是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针对表演专业学生进行全校公开选拔,并进行精英化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优化人才培养措施与人才的毕业去向紧密关联。本科艺术人才的出路主要有考学深造、灵活就业等。从学生入校时起,就应指导学生及早制定职业规划,对有考学目标的学生,助其打牢专业基础;对灵活就业的学生,指导其提高实践能力。

  载体实:课程与教材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好的载体和平台。艺术院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作用,重视课程与教材,在实践中形成各自特色。

  从课程建设看,艺术院校应注重精专强基、横向拓展、纵向衔接。中央美术学院注重加强专业核心课建设,开展优秀课程评选。中国美术学院为培养“四通”人才,形成五大课程体系。中国音乐学院采用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8”指8门专业基础课,“1”指专业主课、专业副课和专业实践课,“思政”指国家规定的6门必修思政类课程,“X”指通识类课程。中央戏剧学院打破系与系间的教学壁垒,设立专业通识课,实现学科内部各专业(方向)的交叉融合。中央音乐学院加强附小、附中、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各学段课程体系衔接,实现垂直管理和贯通培养。

  从教材建设看,艺术院校要注重加强统筹,名师参与,应用推广。中央美术学院打造“教材大系——央美金课”,作为新百年战略中“四梁八柱”的重要教学建设项目,在全校征集270多种教材选题,确定85门立项教材,全面展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国美术学院注重对教材应用的跟踪调查,引导教材建设与互联网结合,鼓励教师申报新形态教材。中央戏剧学院鼓励专业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编写,开展教材立项,由学院教材评审委员会遴选出优秀项目。

  特色强:实践与协同

  “艺术学”作为一门特色鲜明的学科,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既要遵循艺术传承的一般规律,也要体现各自的传统和特点。

  艺术院校应重视实践创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中央戏剧学院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央美术学院重视师生的创作活动,教学、创作并重,甚至以创作、研究引领教学,成为学校重要的办学特色。中国美术学院深化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社会感知反哺艺术教育。中国音乐学院强化课堂实践,通过“三方联动”(作曲系编配乐队作品,指挥系指挥作品,管弦系演奏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海音乐学院聚焦“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从肇始于创作、呈现于实践、功成于教学并最终转化为教学成果的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创新推动拔尖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共享优质资源、连通就业创业。中央戏剧学院拓宽“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拓展校外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中央美术学院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与有关高校合力打造课程共享平台,丰富学生优质学习资源渠道。中央音乐学院以学术交流活动带动教学,使学生在各级大赛中获奖。中国音乐学院通过“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推动国际交流,开展联合培养。上海音乐学院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通过调研,查找人才培养中的短板。

  机制活:过程与结果

  艺术院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创设成果展示平台等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施严格又灵活的全周期管理,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艺术院校要让师生“忙”起来。中国音乐学院,表演专业要在舞台上忙起来,作曲专业要在作品中忙起来,音乐学专业要在田野调查中忙起来,音乐教育专业要在实习课堂中忙起来。学校强化考教分离,邀请专家担任评委,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中央美术学院每年举行教学检查大评比,既是教学的大检阅、大交流,更是教学改革讨论的延续。中国美术学院锻造以“冬查、夏展、春研、秋赛”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以展赛为中心”的教学成果检验与传播平台。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项考核音乐会,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外专家担任评委,为人才培养质量把关。中央戏剧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动态监测人才培养。上海音乐学院发挥教研室的重要作用,督促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及时反馈和解决教学困难。

  坚持效果导向,由果溯因,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持续奋斗,不断深化。需要院校对人才培养情况分析研判,剖析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需把牢生源质量关,需持续修订艺术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化质量标准,需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需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践教学需更好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更好发挥信息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等。

  艺术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念到行动,从内容到方法,都需遵循艺术传承规律和艺术教育教学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应艺术院校阶段性发展特征,抓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研究,健全完善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文/陈有明)


来源:中国文化报 | 荐稿编辑: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