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亚:诗意的弹跳不能过大

2022-11-2 12:07| 发布者: zhwyw| 查看: 66665| 评论: 0|原作者: 徐敬亚|来自: 中华文艺网

摘要: 在一首诗中,诗意有一个形成、转换、升华的过程。这涉及到诗意的起伏、弹跳设置,和诗人对弹跳的控制。 当《喂马》这首诗刚开始出发的时候,诗人给予我们的乡村画面是迷人、安稳的。所有的词语都简朴、瓷实、安静。 ...

● 喂 马


作者:李志勇





院子里比屋中冷了许多,星星


在天上,静静地照着这条山沟,除了目光


没有和这一样的了


我找到背篼,来到草房中,放下手电筒


一把一把地撕下填得很瓷实了的干草


装满后背起来,走向马圈


这时候我就是跪下,跪着走上十里,来到神前


又能怎么样呢


这一刻眼前也不会变得


更亮一些,双手也不变得更暖和一些


马圈里面,只有一点手电筒的光


还是能看到那匹黑马


一双安静的大大的眼睛


看得出来,它已永远地站在了语言之外


站在另一个世界之中


在这漆黑,散发着马粪那种氨味的圈棚里


像我们默写生字一样,它可能


一直在心里默写着自己的著作


在一个又一个这样安静的夜晚里


但我进去后它还是和往常一样


摔着尾巴,在低头吃草


那么平静从容


好像在这漆黑的屋子里


在我开门之前,它已经把那著作交给了


能够读它的人





徐敬亚:诗意的弹跳不能过大

在一首诗中,诗意有一个形成、转换、升华的过程。这涉及到诗意的起伏、弹跳设置,和诗人对弹跳的控制。
当《喂马》这首诗刚开始出发的时候,诗人给予我们的乡村画面是迷人、安稳的。所有的词语都简朴、瓷实、安静。其实,这种叙事的里面已经暗含了某种潜在的诗意。在这个时候,李志勇忽然猛地一跳:

①:我就是跪下,跪着走上十里,来到神前……

虽然我读到这儿感到有些突然,但诗意的提升大致还是成功的——室外的冷、马厩里的黑,还有马的安静,的确浮动着一种神性。然而“跪下”一词的卑微色彩过强,还是让人感到突兀。假如把“冷、黑、静”再强化一些,让“神”的出现更合理,之后再跪,再跪走十里,诗意的上升会更顺畅。
进入马厩之后有几行陈述,平静的语感缓解了“跳(神)造成的诗意起伏。我猜想是马的一双安静的大大的眼睛”使诗人心中的弹跳意念再次跃起:

②:它已永远地站在了语言之外……

第二跳比较平顺,比神跳更神,是诗进入了瞑想。在人与马的对视中,“语言”抽象地浮动在空中,使这首平常的乡村之诗变得不再平凡。更细微地挑剔,这里仍然缺少哪怕一行铺垫,“低头吃草”、“平静从容”,这些和语言氛围更接近的画面都是后面才出现——我觉得,诗在里结束恰好。由神,到语言,到“另一个世界”黑冷静的马厩出现了“人、马”阴阳相隔的意味……到此为止,整首诗的叙事部分,足够支撑前两跳的诗意范畴——我忽然想到了“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用到这里非常恰当。
这时出现的第三跳,有点凶猛。用足球术语说是“趟大啦”:

③:像我们默写生字一样,默写着自己的著作……

李志勇似乎知道这一跳有点远,一反常态地做了铺垫像我们默写生字一样”从词语的意义上“语言-默写-著作”是通达的。但在逻辑关系上却造成了很大的隔膜,甚至撕裂。“黑暗冷”与神有联系,“安静眼睛”与语言也有联系,却很少有人能把马与“著作”联系起来。我想,很多人读这首诗感到不适正在于此。哪怕他说这沉默的莎士比亚”也比冷冰冰的“著作”二字更容易让人接受。
诗必须跳。但《喂马》三级跳的最后一跳幅度过大,造成了诗意的断裂。最后7行,诗人又小跳了一下,说马把著作交给阅读的人,读者已经不愿意跟下去了。

         
徐敬亚 :著名诗人、批评家。著有评论集《崛起的诗群》、随笔集《不原谅历史》、诗集《徐敬亚诗选》等。

责任编辑:牧  | 审核:原作者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