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2022-10-22 17:06| 发布者: zhwyw| 查看: 22016| 评论: 0|原作者: 吴炜枫|来自: 中华文艺网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作者:吴炜枫


   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心涛澎湃,像燃烧的烈火,迸发出智慧的光芒。全会旗帜鲜明,核心突出,即指出了问题,也阐述了解决的方案,既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又对未来发展提出希望,既鼓励文艺创新,又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学习、研究讲话精神;领悟、落实讲话内容;体会、创新讲话的内涵和外延。讲话如东方冉冉升起的启明星,如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是希望,是期盼,是鞭策,是前进的动力,是灵魂的洗礼,是心田那盏不灭的希望。

   思绪如涌动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静。对文化的思考,对文学的思考,对新时代文化创作的思考如剧情在脑海闪现。是那样的清晰而又朦胧,那样的深刻而又扑朔迷离,是那样的真实而又急切。勾兑起思绪,推动着每一个细胞去思索文化、文学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新时代文化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总书记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兴国之魂,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关乎国运。总书记殷殷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其情之深,其爱之真,其希望之真切,其期盼之强烈如一股暖流洞穿心扉,荡气回肠,在我荒芜的心田,落地生根。给我创作的动力,此刻我感到作为一个文化人责任之重,道路之远,使命之光荣。我们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使命感,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携手同仁,团结一切为文化繁荣、文化兴国而不懈奋斗的的文化人,一起描绘七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先进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他对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有重大战略意义。做为一个文化人,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创作出的作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心声,是真实的,是深情的,是可以传之后世的佳作呢?首先,你应该了解历史,而且必须了解历史,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汲取营养,传承优秀文化典籍。纳百家之长,而成一家之言。我们知道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璀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根,是支撑中华文明的底座。如大厦之基石,大树之根系,大江之源头。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没有数以万计的文学典籍,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繁荣,何来文化自信一说。因此,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学习、传承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去发现、去发掘、去求索,汲取优秀的思想,优美的文字,和谐的韵律,动情的故事。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意识形态。弘扬儒家的"诗教","乐教","文以载道",陶冶情操。一个不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文化学者,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学者。一个不重视五千年中华文化史的专家,不是一个合格的专家。 一个不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人性。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又怎么能写出受人民欢迎作品呢?其次,要融入到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纲领,洞悉各种社会现象,了解民生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心系百姓,心系民族,心系国家,讴歌人民,讴歌真善美,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地融入社会,投身伟大的文化复兴中去。

   优秀的中华文化其核心是家国情怀,其主旨是为人民服务,其作用是凝聚人心,其关键是听党指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楚大夫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先贤浓烈的家国情怀,爱国,爱民之情萦绕在脑海,凝聚成恪守的铁律。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并将继续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一篇篇传之于后世的文学精典,无不洋溢着家国情怀,无不体现出为人民服务,诉说民间疾苦,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座座耸立的山峰,供后人瞻仰学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告诫我们:"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发现、发掘时代的闪光点,诉说人民的心声。才能写出感动人民的文学作品。

   树立文学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观,牢牢记住总书记嘱托:"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深入到人民中间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文学作品中就有多少烟火气息,就能倾听到多少人民的心声。就能写出多少人民欢迎的文章。总书记说:"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可见深入到人民中去,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意识形态深处的思想。才是创作的原料,才是文思泉涌的不竭动力,才是妙语连珠的文采,才是推动文化繁荣与富强的根本。


   那么做为新时期文化人应具有怎样的情怀呢?立足当下,放眼世界,有文化自信,心怀人民,心怀家国,心怀伟大复兴。总书记说:"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一个人,一个胸怀祖国和人民的人。自觉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己的品德,优化作品。"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自觉践行"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永葆文化人的清高与孤傲,站在潮流的浪头,而不随波逐流,有主见,有主张,有故事。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正视所面临的困难,并勇敢的改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在瞬息万变中捕捉灵感的本领,用佛祖广博的爱去悲天悯人,用茫茫大海灯塔的信念去引领人,用涓涓细流的执着去教化世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不朽诗篇,以一个朝圣者的执念匍匐在前行路上……


   作者:吴炜枫,湖北襄阳人,“秋之韵文苑”现代诗编委,人民文学出版社“楚天杯”帅作文征文大赛一等奖得主,著有《独观大略》一书,各类诗刊、文集、报纸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八百余首(篇)。


审稿编辑:风笛 | 责任编辑:牧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