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新民:构筑浦东城建人才高地(代序)

2023-5-30 21:27|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1211| 评论: 0|原作者: 臧新民|来自: 东方之境

构筑浦东城建人才高地(代序)
臧新民(1998年)


难忘的浦东城建岁月(1993-2000)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23.4


   1993年1月初,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组成部分,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局相继成立。

   那时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设备,而是缺人才。例如,市政处有7个编制,但开始一个干部也没有。此外,公用、交通、建筑、园林、环卫、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也需大批懂业务、懂管理人才。

   浦东城建局领导班子对人才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他们认识到,实施浦东开发开放的宏伟战略目标,保证开发建设的领先地位,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并形成一定的人才规模。否则,建设、管理只能是低水平、低档次的。因此,开局不久,领导班子就把引进人才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

   1993年5月23日,浦东城建局在上海海运学院首次举办人才引进活动,向社会公开招聘环卫、航务、建管、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3年8月1日,又在《新民晚报》刊登人才引进广告,就动拆迁中心、排水署、城道署、公路署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全国进行招聘。还多次在人才交流市场设摊,引进了一批学历高、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另外,通过公务员考试也吸收了一批年轻、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

   随着引进机制的不断完善,面向社会引进人才的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有登报公开招聘、人才交流市场设点、直接与高等院校联系商定、请新区各委办局及相关领导推荐、本人自荐等多种形式。

   5年来,浦东城建局及其直属机构共引进博士9人(其中博士后2人,在职培养2人),硕士49人,大学本科生356人,大学专科生352人。对专业技术干部,通过引进或考评,5年来具有高级职称的增加87人,中级职称增加472人,初级职称增加681人。这些人才,为浦东新区城市建设管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局的一支生力军。


 

   在人才引进中,城建局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点引进高学历、专业对口的可使用人才。根据浦东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总体要求,在建设方面侧重引进市政、道路、桥梁、建筑材料、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工程人才;在管理方面则偏重于环卫、园林、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型人才。5年来,仅工程类就引进有高级职称人才35名、中级职称人才96名,为建设和管理质量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引进复合型人才。城建局是具有城市建设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双重职能的政府部门,积极引进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及懂管理、精专业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也是人才工作的重点。5年来已引进此类人才30多名,扩大了人才的可使用范围,同时也为人才的内部流通提供了方便。

   三是引进可培养人才。我们坚持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和行业界限,积极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先后从同济大学等单位引进了一批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在桥梁道路各个项目施工中运用新技术、新型材料取得了较大突破,给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四是引进紧缺型急用人才。由于一些岗位特殊性,可挑选面比较窄,人们的向往率较低,寻找对应的较高层次的人才比较困难。于是我们对比较紧缺人才采用多项优惠政策,如优先考虑住房问题、适当提高薪资待遇、解决家属就业等条件,吸引紧缺型人才踊跃报名,确保专业紧缺人才及时到位。

   五是引进军转地可塑型人才。军转干部经过军队这个特殊大熔炉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其中通才型人才很多,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比如孟坤荣同志原在宣城军分区任副司令员,转业来城建局工作。本来准备安排他在局机关工作,但他要求到基层。后来到公路署任党委书记兼道路总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指挥完成了许多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任务,得到市、新区、局的好评,多次获得表彰。5年来,浦东城建局对军转人才的安排使用十分重视。38名军转人才中绝大多数在局部门或局属单位担任重要工作,如公路署、住宅署、园林署、环保监理所、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的党委书记都由军转人才担任。他们为浦东新区的发展呕心沥血,倾注了军转人才对浦东开发特有的情感。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浦东城建局还着重从几个方面严格把关:

   一是把好人才引进的政审关。对应聘、推荐和自荐的人才,我们不是唯文凭论,而是注重人才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人才能“录”以致用。

   二是把好人才引进的考试关。对需要专业对口的人才,我们一般通过笔试和面试,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对应聘人才进行文化基础、专业熟悉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试,确保被录用人才能熟悉业务,适应环境,胜任工作。

   三是把好人才引进的年龄梯层结构关。对引进局机关的公务员,我们严格按照公务员35岁以下年龄标准录用;对引进企事业单位的中级技术专业人才,我们一般控制在40岁左右;引进高级技术专业人才,一般控制在50岁以内;对军转人才则不限年龄大小。这样就从年龄结构上形成了梯型人才态势,保证梯队发展的连续性。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挑选好人才固然重要,但引进了并不等于大功告成。培养使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浦东城建局把培养人才的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严格培养。对引进的一些青年人才,先将他们留在机关工作,让他们对城建局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熟悉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进行上下交流。在具体过程中有些青年同志产生了想法,不愿下去,及时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对浦东开发建设的使命感。定期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廉政勤政、业务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鼓励他们学以致用,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这些青年人才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管理系的博士研究生朱旭东同志,被分配到局综合交通处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请缨到基层,直接参与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我们因势利导在青年中进行宣传,许多同志愉快地下到基层工作了。

   对到基层工作的同志,通过组织部门进行动态管理。对他们的德、能、勤、绩进行跟踪考核。一旦取得成绩,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如1996年被抽调到浦东国际机场外市政配套项目远东大道、龙东大道工作的于勇、林鹏等几名硕士研究生,工作认真负责,进步明显,城建系统就多次予以肯定和表扬。又如朱旭东同志在上南路改扩建项目中任副总指挥时,既注重工程质量,又注重工程进度,身先士卒坚持在第一线把关,多次受到表扬。鉴于他的管理能力与技术专长,该同志最近已被提升为市政署副署长兼总工程师。

   引进的这些高学历青年人才,都具有聪明、好学、勤奋、刻苦的优点,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点,譬如说比较散漫,不注意小节,不注重自我形象等。对此,采取找这些同志个别谈话,及时提醒。还结合局内开展的作风养成教育对不良行为进行帮教等做法,使他们及时克服缺点。有的青年同志被推选到延安革命老区进行考察,很受感动,回来后积极参与党组织发起的“希望工程”捐款活动,累计捐款20万元人民币,援建了陕西省麟游县的“浦城希望小学”。

   二是岗位压担,加速培养。针对局内建设项目多的特点,本着“建一流工程、出一流思想、育一流人才”的战略,把道路建设总指挥部等机构作为人才锻炼的基地,在布署道路、桥梁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时,定期安排一部分中青年人才充实到各工程指挥部任职,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磨炼。这些工程绝大部分都是当年决策、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竣工的项目,任务很重,而且都具有露天操作,不论严寒酷署、不管刮风下雨、不分白昼黑夜连续施工的特点,相当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锻炼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管理能力,有利于人才的迅速成长。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浦东城建局在项目中设置临时党委、党支部,配备有工作经验、有管理能力的老同志做书记、做副手,帮助把好质量关,协调后勤人事工作,使青年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及管理上。


 

   “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对这些青年人才充分信任,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委以重任,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责任感。他们经常废寝忘食地在工地上搞调查研究,确保工程质量,进行技术攻关。

   如局里新近提拔的公路署副署长庄少勤同志,1996年9月被安排在道路总指挥部所属的远东大道建设工程指挥部担任指挥。他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远东大道3个监理单位有些监理人员讲“情面”,不负责任,他与监理单位交涉,断然撤换了其中2名总监理师,保证了监理队伍的高素质;针对一部分操作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或文明施工意识不强的情况,他提出工地开办夜校,主动利用工余时间给工人上课进行辅导;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在建设工地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组织党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宣誓;他还组织职工开展“远东人风采 ”演讲比赛,激励职工为创一流工程而努力拼搏。

   针对远东大道路面设计标高低、地下水位高、线路跨河浜等诸多不利因素,为确保工程的高质量,他请导师、同学一起进行技术课题研究、论证和试验。在盲沟开设、河浜回填、土路基处理、二灰碎石混合料配比拌和施工工艺,透层油与下封层施工工艺等工序上,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他带领职工夜以继日勤奋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远东大道在技术上创造了城建局道路施工的5个第一,经专家鉴定,远东大道的平整度达到0.68毫米,超过了沪宁高速公路的标准。

   5年来,浦东城建局先后建造的20多条道路、2座桥梁、3座立交、2条污水管道项目中,安排了近50名中青年专业人员在工程项目中任职,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一批中青年干部迅速成长,先后有2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成为技术、业务、管理骨干,有的已被结合进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个人帮带,定向培养。局、署领导对这些高学历青年人才进行“传、帮、带”。到工地现场办工或检查时,让这些同志一起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还请有技术专长、有工作经验、有管理能力的老同志对一些有发展潜力、已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让他们担任见习助理、实习助理等。这种带教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这些中青年同志在短时间内成熟起来。

   四是出国考察,重点培养。浦东城建局积极创造条件,一旦局里有组团出国考察的机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相关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外去进行专题考察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吸收新知识。5年来,先后选送30多名中青年专业人员到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考察,并规定:凡外出考察,回来后必须有考察报告,详细介绍考察内容、情况、结果和感想,推荐给有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作为参考、借鉴。

   五是加紧培训,全面培养。在规划育人工程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专门成立了局党校,定期组织干部、技术专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廉政勤政、业务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定期选送干部到新区党校、市委党委进行培训;每年都要安排一些同志重新进人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经常邀请国内一些著名专家上门进行工作辅导,先后有桥梁建筑、城市规划、地铁建设、市政道路设计、公共交通、体制改革等领域共100多名专家,一起参与项目评审、课题研究和现场指导。既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又为中青年干部提供了学习提高的绝好机会。

   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浦东城建局注重对引进人才的培养,保障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许多同志因为表现出色已走上了领导岗位。5年来,在城建局引进的288名各类人员中,已被提拔为处级或相当处级的干部有64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是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还有更多的人员成为技术业务管理的中坚力量。绝大多数的引进人才都在新区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坐标。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中明确各级领导班子调整时必须有一名35岁左右的青年干部,这又为青年人才创造了机遇。

 

 

   浦东城建局领导班子尽可能地为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确实,引进人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如户口、住房、家属子女就业、就学等一系列新问题。新区城市建设管理需要这些人才,而要用好这些人才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后勤保障条件。对此,局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主动与公安局等方面联系,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所有引进人员的户口问题和子女就学问题(其中解决集体户口109人);局里还拿出资金购买了一部分商品房,基本解决了这些引进人员的住房问题。对20多名安排进集体宿舍的单身人员,还落实煤气灶具、桌椅、衣柜、床、写字台等生活必需品。15位家属就业问题也通过多方努力,已经全部予以落实解决。让这些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一心一意把精力集中在事业上。我们提出对这些同志在工作中要鼓励,在生活中要帮助,在身体上要爱护,在思想上要关心的要求。各用人单位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各种保护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对刚从学校引进的一批青年,各级党团组织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每到节假日,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还组织这些青年同志一起吃饭谈心,或请这些年青人到家中过节等,有效地调动了青年人才的工作热情。

   正因为能够积极引进人才,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引进的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对他们的再教育工作,浦东城建局的建设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5年来,城建局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先后获得了市、新区的好评。如金桥立交桥荣获白玉兰奖;锦绣路、远东大道、龙东大道、浦东大道、上南路、外环线(徐浦大桥段)等一批高等级高质量市政道路,为浦东新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硬件配套。同时,在新区的城市管理上也不断提升水准,上了新台阶。

   “一份培养一份希望。”当然,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考虑解决他们的工作安置和职级问题,而是从着眼于未来,着眼于21世纪浦东城市建设管理这个时代大背景来思考和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是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培养全面型高级人才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浦东开发要出形象、出功能,归根结底是出人才。

   在浦东进入功能开发阶段,浦东城建局深深认识到,功能开发首要的是人才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潜能的开发。这项工作抓得越紧,功能开发就越早见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此,浦东城建局致力于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快干部管理工作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继续实施引智工程,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引进高学历青年人才的力度,为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注入生机和新的活力。

   三是对高学历青年人才实施倾斜政策,在家属就业、住房分配、薪资待遇和岗位落实等方面给于优先解决,实行优惠措施。

   四是进一步完善对中青年人才的管理、培养和再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的保障体系,为中青年人才在新区城市建设管理中创造最佳条件。

   五是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收集和整理高学历青年人才的工作成绩,搞好横向联系,建立和完善科研课题及人才档案。

   六是进一步激励中青年人才在建设管理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的举措,并在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大力推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年来,新区城建局领导班子在引进、培养、使用中青年人才方面“识才有眼,爱才如命,用才有胆,惜才如金”。可以相信:在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城建局将构筑人才高地,聚集各方人才,汇聚千军万马,为浦东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徐海红整理)


   (作者时任浦东新区城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供稿:羽菡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