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揭晓

作者: 张杰 刘珈汐|来源: 华西都市报| 时间: 2023-5-21 22:57| 查看: 35524 | 收藏

一年一度的“星星年度诗歌奖”历经多年沉淀,如今已是国内诗歌界重要文学奖项。日前,“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和此前被延期的“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一起在成都文理学院颁出。“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分别由王学芯、刘波、师飞摘取“年度诗人奖”“年度诗评家奖”“年度大学生诗人奖”;“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中的“年度诗人奖”“年度诗评家奖”“年度大学生诗人奖”获奖人分别是欧阳江河、蒋登科、张雪萌。

本次诗歌奖评选由读者推荐、诗人推荐和诗评家推荐中国年度诗歌优秀文本产生候选人名单,由星星诗刊杂志社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候选人诗歌文本进行甄别,遴选出“星星年度诗歌奖”各奖项。欧阳江河的获奖篇目是组诗《海上得丘》;蒋登科获奖的诗歌理论专著是《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张雪萌获奖的篇目是组诗《练习曲》;王学芯获奖的篇目是组诗《内部源》;刘波获奖的诗歌理论作品是《介入写作、现实主义精神和难度意识——兼论新时代诗歌审美话语尺度》;师飞获奖的篇目是组诗《在我的窗口》。

此次获奖人覆盖面宽阔,有成名已久的资深诗人,有诗坛中坚,也有校园新锐。其中“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之“年度大学生诗人奖”获得者张雪萌,是2000年出生的河北女孩,现为剑桥大学艺术创意与教育专业研究生。

获奖者欧阳江河:“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2021“年度诗人”欧阳江河,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了成都这座城市,他从1976年至1993年在成都这座迷人的城市居住了17年之久,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可以说,我最初的诗歌写作始于此地。此次获奖,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成都获得诗歌写作的奖。此奖以‘星星’命名,我的感觉是,从今往后,我也可以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蒋登科是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写诗歌评论已接近四十年,此次获得2021“年度诗评家”,他感慨道:“在这期间,时代、社会和诗歌艺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比较满意的一点是无论面对阳光还是风雨,面对春暖还是冬寒,面对希望还是无望,我没有在压力和诱惑面前离开诗歌和诗歌评论,而是一直坚守在诗歌现场,观察诗歌艺术发生的各种变化,关注诗歌发展中的各种讨论、争鸣。我还会坚持下去,因为坚持是最深情的热爱。”

远在英国留学的2021“年度大学生诗人”张雪萌,通过视频发来获奖感言:“收到《星星》编辑部老师们发来的消息,像是在异国的航程中,辨认出自远方海面亮起的灯塔讯号,是崭新一天的活力源泉,更是对我写诗五六年以来的鼓励与嘉勉。”

2022“年度诗评家”刘波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提到,“我尝试着让每一篇诗歌批评文章都尽量落地,它不一定通向某种知识体系,但还是要和诗人们的写作保持在一个平等对话交流的维度上,以‘同时代人’的立场去作总体性的审美判断。”

王学芯获2022“年度诗人”的作品是《内部源》组诗,题材涉及元宇宙等新鲜前沿话题,为新诗的科技审美带来多重触感。他在答谢词中说,诗人必须每年有新的维度,改变写作的固有思维、习惯和习性,从而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现在首都师范大学就读的2022“年度大学生诗人”师飞,在获奖感言中说:“我的生活就是汉语给的,很感激它给我的温暖、疼痛和信念;我想,它一定也给过李白和杜甫同样的东西。然而,母语也是一种‘外语’。我们必须学会在汉语中发现他者——我的意思是,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汉语抵达汉语之外的世界,而且可以借助这一无尽的抵达过程来丰富汉语本身。”

颁奖者阿来:诗歌该如何表达越来越复杂的现实?

星星年度诗歌奖由《星星》诗刊社与成都文理学院联合创办。从2007年开始至今,该奖评选活动已走过了16个年头,逐渐成为四川省文化领域乃至中国诗坛的品牌,成为国内的诗歌专业奖项之一。16年来,奖掖了一大批有实力、有境界、有潜质的安静的诗歌写作者和诗歌评论家。韩作荣、大解、王小妮、臧棣、路也、胡弦、哑石、罗振亚、霍俊明、燎原、唐晓渡、敬文东、耿占春、聂权、余幼幼、程川、李啸洋等诗人、诗评家和大学生诗人曾获此殊荣。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在现场为获奖诗人颁奖并致辞。他首先向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他说,在成都这样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地方,通过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诗歌奖项的持续举办,“一边发掘优秀的新锐诗人,尤其是帮助年轻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一边也通过表彰一些有着几十年写作经验的诗人,将优秀的经验聚合起来。”致辞中,阿来还谈到对诗歌在当下处境的思考,“当技术条件、表达手段出现重大变化,当社会积累了有趣的新经验,我们的诗歌该如何表达越来越复杂的现实?这些都需要诗人们在语言领域当中不断地探索。我也期待,大家继续努力,久久为功,继续为中国新诗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张杰 刘珈汐


来源:华西都市报 | 荐稿编辑: 笛 

责任编辑:zhwyw
|  
分享至:0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