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在青岛举办

作者: 李菁|来源: 中国作家网| 时间: 2019-11-7 22:14| 查看: 4789 | 收藏

   11月6日,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组织的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在山东青岛举办。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新疆作协副主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者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创联部主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者周建新分别为青岛中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600余名大中学生及当地文学爱好者现场授课,讲述个人文学创作经验,分享文学创作体会,并与听众就创作和阅读等话题展开交流。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作讲座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在青岛中学作题为“文学的情怀与境界”的讲座。叶尔克西谈到,好作品的背后,写作者一定是有情怀的;优秀的写作者背后,一定有一群具有情怀的人。而境界则是情怀在思想上的升华。文学创作的冲动源于作家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认和感受,源于作家的心灵在特定时空里的遨游和徜徉,其精神在特定情境中的呼吸和腾升。因而,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美学理想、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都应融于其中,对客观世界和描述对象的情怀也应渗透其中。如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能引人深思,给读者带来淋漓尽致的审美感受,都要求作者具有超常的情怀。在她看来,作家激发创作情怀的关键在于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与生活中的人和事产生共鸣。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都市白领,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创作者要有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怀,提升自己的境界。她还从自身的创作经历出发,谈到创作小说《永生羊》《草原火母》等作品时,始终关注生命的伟大和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从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动中升华出一种更深刻地生命情怀、天地情怀,并将这种情怀带到写作中,使作品更能感染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青岛中学学生在认真聆听讲座

青岛师生与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合影

周建新作讲座

 周建新在中国海洋大学与师生们畅谈小说创作时谈到,“小说创作也许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真实的谎言’”。真实的生活有时候显得不够真实,只有艺术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真事不等同于艺术真实,小说的真实是艺术处理以后完成的,只有用真心,用良心写作,才会写出感人的小说,而小说研究的是‘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周建新认为,驾驭“不可能中的可能性”要有广博的学识、对社会生活广泛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扔掉所有的浮华与欲望。此外,他还谈到,写好小说,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锤炼语言是写小说的第一要务;二是人物,文学是人学,小说的主要目标要刻画人物;三是选材,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忽视“第三只眼”,即读者。读者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也和作者一同创作,在创作时要留一定的空间给读者,给得越多、越大,作品感染力就越强。

踊跃提问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

公共文学服务工作座谈会现场

 活动期间,还在青岛市文联举行了公共文学服务工作座谈会。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周建新,中国作协社联部社团管理处处长丰玉波,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均民,青岛市作协主席,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副院长、《青岛文学》主编高建刚,青岛市作协秘书长章芳以及青岛市基层作家、文学组织工作者、高校以及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代表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就当前基层文学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基层作协在联系作家、服务群众、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良好经验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活动是2019年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系列文学公共服务活动的第四站。未来,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将继续邀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项的获奖作家走进基层,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不断提升文学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意识,夯实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的社会基础。(中国作家网李菁)


责任编辑:zhwyw
|  
分享至:0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