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声,从上海奔涌向世界

2023-3-3 20:30| 发布者: zhwyw| 查看: 34105| 评论: 0|原作者: 罗昕|来自: 澎湃新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都曾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为深刻演变的世界带来启迪。

交流、互鉴、发展……这些关键词也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文明底色。这里有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有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这里珍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生生不息的传承、自信宽厚的气度、源源不断的创意、人人参与的热情,让中国的文化之声响彻世界。

2022年9月,上海东方卫视原创音乐综艺《我们的歌》西班牙语版《不可思议的二重奏》(Dúos Increíbles)第一季在西班牙广播电视台(RTVE)开播,首播就获得西班牙全国同时段第一的收视率;

几乎与开播同一时间,上海本土媒体公司“底浪”发起了一场“Overlap全球青年对话”。这一中美青年的言语与思想碰撞在海内外收获超200万次播放、近15万次点赞和近2万条评论;

两个月后,诞生于上海的国风乐团“自得琴社”在YouTube突破65万粉丝量,并受德国汉堡市政府之邀参加2022 China Time艺术节,让德国民众一睹中国民乐与汉服的风采;

到了年底,一场百余位国际博物馆馆长参与的对话又由上海博物馆拉开,这也是疫情后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数量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国际博物馆馆长交流活动。

近日,47个2022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入选项目和166个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获奖项目正式揭晓。我们借此回顾过去一年上海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传播实践,并从中探索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上海思路、上海经验、上海“组合拳”。

向内探寻:中华文化动人的秘密

在YouTube,“自得琴社”已拥有65.1万位订阅者,频道累计观看次数达8816.3万次,观看总时长达400.1万小时。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随琴社的视频“漂洋过海”,其粉丝已遍布世界各地。

“我是如此沉迷于这美丽的、令人回味的声音,我可以听几个小时。谢谢你们与世界分享这份美好的礼物!”

“我特别喜欢这首曲子,感觉每一个部分都很独特,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故事,非常赞。”

“美妙的音乐是如此令人轻松,仿佛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一直喜欢东方文化,东方的传统,东方的美食,东方人看待生活的方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由衷尊重和钦佩,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去亚洲。来自墨西哥的问候。”

数据也显示,“自得琴社”的海外受众尤其对带有古琴演奏细节的一类视频情有独钟,青睐有加。这些海外“知音”让琴社中的“80后”“90后”们坚信,中西和鸣,不仅体现在作品创作,更体现在彼此文化的认同和共感。

在“自得琴社”首创的古风音乐视频中,国风音乐还与中国古代复原装束相融。古琴与昆曲共同演绎的《牡丹亭·皂罗袍》、由古曲《神人畅》改编而成的乐舞作品《神人畅》、根据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主旋律改编创作的《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等,曲曲皆成经典。它们连通听觉和视觉,既勾勒出外国友人幻想中的文明古国奇观,又留下无尽的余味和想象,每一个音符和每一帧画面里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机。

除了“会动的古画”,还有许多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优质内容,它们打破了文化背景的障碍,以情动人,以真感人。比如多语种版《图说中华创世神话:混沌与英雄的时代》实现中华创世神话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之间的对话,其波兰语版收录的两个故事进入了波兰六年级语文教材;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中华武魂》则三赴联合国,在约17万次的曝光中一次次传递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与价值理念。

它们无不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动人奥秘。


《图说中华创世神话:混沌与英雄的时代》波兰语版

对外开放:充满自信地平等对话

一度,也有人对“自得琴社”改编《哈利·波特》《权利的游戏》等西方IP感到不解:国风乐团为何要演绎西方人的作品?但“自得琴社”认为不应该自我设限,就像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上海的城市本色,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凝练。

开放和包容,已成为一代中国青年在对话中的共识和追求。

比如“Overlap全球青年对话”汇聚起全网粉丝超千万的青年意见领袖,包括“波士顿圆脸”“王骁Albert”“杨涵轶Kris”“Norah是诺拉”,以及美国新青年媒体矩阵Break Through News的核心内容团队成员Ben Becker 、Rachel Hu、Rania Khalek、Eugene Puryear,美国著名脱口秀演员Kate Willett。他们围绕“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中美教育系统对比”“台海问题”“英国女王与殖民文化”等被西方媒体选择性忽视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与评议。

“言西方媒体之不敢言”,迅速让一群中国青年坚定的声音在YouTube平台获得了百万数量级的影响力,积累了巨大的海外声量,其中有近四分之一(24.6%)的受众IP属地为美国,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的受众。

要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话绝非易事,在对话中达成共识更是难得。在节目策划中,项目团队巧妙地寻找到一种超越偏见的共性视角。据项目负责人翟冠华透露,西方人喜欢说多元视角,中国人喜欢说“君子和而不同”,尽管各自视角不同,但这就是对话的基准点。

对话的底气也源于强大的文化自信。团队已计划今后的对话不局限于中美两国,还会加入来自欧洲、拉美、非洲等地的更多年轻人的声音。他们试图拉起真正的国际“朋友圈”,在平等的对话中,从容地倾听“他者的声音”,也坚定地讲述“我们的故事”。

积极创新:深耕创意的上海出品

2018年,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在广电总局的支持下开启了iFORMATS项目,持续向各大海外影视市场推广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开启国内代际传承和双人合唱竞演的大型音乐综艺《我们的歌》正是与iFORMATS联手,推动了《我们的歌》西班牙语版的成功面世。

这一面世,不仅实现了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向欧美输出的“零的突破”,也做到了让欧美主流媒体制作望向“中国标准”。

在《我们的歌》节目制作人陈虹以及总导演曹毅立看来,节目成功落地海外的关键在于“音乐创新”和“代际传承”,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节目形式,对于具有丰富音乐资源和音乐文化底蕴的西班牙有着很深的吸引力。目前在西班牙之外,《我们的歌》节目模式也在德国、美国、意大利不断推进落地进程。

除此之外,各类上海模式、上海出品与上海方案在2022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和“银鸽奖”的名单里十足耀眼。在教育领域,上海电竞标准被引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在文旅领域,“最上海·苏州河”全媒体大直播首设流动演播室、首创“打卡式”内容分发、首推虚拟主播,向全球展示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建设成果;在出版领域,10余种上海出品的原创好书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涉及国家包括俄罗斯、越南、沙特阿拉伯、蒙古、黎巴嫩、泰国、智利、乌兹别克、阿联酋、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它们都是源于上海的创意,带有中华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内核。它们所传递的核心价值不仅属于中国,也打动世界,并深深影响世界。

人人讲述:让更多中国好故事发光

2021年11月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公室举办的首个数字化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上线。截至2022年11月8日,该平台征集作品总量超过56万,已吸引来自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等多领域的500余家机构入驻,超过2万名个人创作者注册。

它逐步建成聚合征集、共享传播、孵化创新的城市形象内容生态系统,打造数字世界的上海形象,也让“人人创作、人人展示、人人分享”的传播理念深入人心。

平台上的优质内容或项目,亦有机会获得上海市“银鸽奖”荣誉,参评“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资金扶持。年度评选聚焦“中华文化国际表达”、“推广推介双创演绎”、“全球叙事能力建设”和“扩大国际‘朋友圈’”四大方向,它们也鼓舞了上海创新国际传播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上海声音。

近日,47个2022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入选项目和166个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获奖项目正式揭晓。

对此深有感受的翟冠华表示,国际传播并不只是找到宏大的叙事方式,而是让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寓于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这是中国故事最温柔也最有力的诉说方式,“而这种诉说方式的主力军,正是‘人人’。”

“如今的城市形象不再为主流媒体限定,更多地由社交媒体传播和塑造。上海人人都能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主体,他们的美好生活恰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形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徐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数字世界里的上海形象,正需要讲人民的故事,并通过人民去传播,去分享。

的确,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通过IP SHANGHAI这样的数字平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讲述这里的故事。这会是一股强有力的新风,不断吹开乌云与浓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将吹起新时代发芽于上海的文化的种子,交流的种子,奔涌向更广袤的大千世界。 

(罗 昕)


来源:澎湃新闻 | 荐稿编辑: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