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2022年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主题论坛发言集锦

2022-12-12 18:39| 发布者: zhwyw| 查看: 56490| 评论: 0|原作者: 赵丽宏等|来自: 上海国际诗歌节

2022年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主题论坛发言集锦



赵丽宏:

未来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一个字眼,我想未来有三个概念:
第一,时间的概念。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现在是当下,所有没有发生的下一秒就是未来。
第二,未来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它也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有很多哲学家对未来有哲学的解释,没有一种解释是明确的。未来是一个神秘的字眼,未来是不确定的,谁也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
第三,未来也是一种精神,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我们希望未来,我们心中期盼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人性,世界万物天地间的美得以延续,能够不断地向我们涌过来,这是我们的期盼。


张炜:

我们的诗篇就是未来,它包含了一切,它面向了一切,我们会拥有未来,我们会直面未来,我们不会退缩,我们有我们的诗笔、诗心,有诗人的力量。


欧阳江河:

未来的召唤已经发出了,未来的召唤在当下、在过去其实都已经发出,作为一种诗歌的声音,作为一种人类文明,一种人类希望的声音,它已经发出了。其实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听它,我们用什么样的耳朵去聆听它?因为在一个国际诗歌节上,不同语言的诗人们带着自己母语的耳朵倾听它,在大上海倾听召唤,这里面带来一种复杂性、多元性,带来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包容性。这种聆听,对我们诗人来讲,还有诗歌的内涵在里面。


张清华:

我想诗歌如果能够给我们的世道人心带来些许慰藉,些许匡正,那就很好了。如果诗歌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工具,超越技术,超越实力,超越世俗,那就非常好了。如果诗歌还能够帮助我们留住情感,留住希望,留住心灵,留住精神,那就再好不过了。


龚学敏:

后疫情时代,诗歌以怎样的形式贴近现实,诗人以怎样的书写体现文学的担当,将成为诗歌和诗人如何面对未来的召唤必须回答的灵魂拷问。


臧棣:

诗歌最深邃的动机,历来是对生命未来的渴求和展望,为未来召唤的呼吁,也代表了诗歌对世界最深刻的倾听。


姚风:

面对未来的召唤,我想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未来做准备,未来是一个清晨,不管是欢笑还是悲伤,我们都必须奔跑,奔跑着穿过黑夜的门槛。


蓝蓝:

诗人致力于人性的向善,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友爱,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比今天更好,大自然似是理性,诗和文明也是这样,让我们期待更理性,更文明的未来。


周庆荣:

诗歌的意义,一是给当下命名,一是给未来进行预言。我理解的对当下生命经验的一种命名,其实更多的是关于日常的自我鼓舞,我们的内心越是坚定就越发对未来抱有信心。


庞余亮:

优秀的汉语诗人,在写每一行诗的时候,就具有两个态度:
第一个态度是面向未来,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写下了诗歌,我们就要继承它、发扬它,要把这诗歌的体会谱到更远的地方。
第二个态度是召唤,这个召唤是世界的,是时代的,是生活的,也是人民对我们的召唤。


黄礼孩: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诗歌召唤我们建立新的文化关系,这是捍卫人们共同的价值,是表达人的关系,是打破沉默,是对抗冷漠,去散发出人性光辉的力量。


陈仓:

所有人的命运,都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我们说文化沉淀,所有都是有文化属性的。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文化是由时间决定的,没有时间就不可能有文化,不可能产生文化。
文化的核心还是审美,人类的一切都是由审美决定的,而审美决定了你对一切事物的看法,决定了意识形态和观察世界的角度。所以未来我们的诗歌应该怎么写?写什么?对于世界的意义是什么?都是值得思考的。这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时空张力。


谷禾:

面对未来的召唤,更需要诗人们付出最大的真诚,用生命中的阳光抚慰和治愈,去书写美的存在和发现,这是诗歌的责任,也是未来赋予诗人的光荣。


林雪:

面对未来的召唤,作家和诗人更需要计划和完善来贡献文化、引领灵魂,探索人类最终的梦想和命运。


张晓雪:

让我们每一位诗人通过文化积累,通过具体的洞察力,敏锐的感觉和繁复的描写,用诗意的手段诉说万事万物,推进人类文明,最终使人类生活过得越来越高贵,越来越有尊严。


赵四:

今天的抒情诗要想配得上时代的要求,需要成为一种达到了认识论世界高度的诗歌,期待我们的诗歌配得上当下时代以及未来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智识的要求。


胡桑:

未来往往以一种非常突然的方式来到我们面前,以一种无从把握的、不经意的方式来到我们面前。但是无论未来怎么艰难,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在写作,所以最终未来都是在我们语言中的,与其去探讨未来为何物,不如真正面对我们语言的经验。


倪湛舸:

其实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未来在我们的身后,我们必须转过身去,才能面对未来。我们先面对过去,从过去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个时候我们再转过身去,去真正意义上地面对未来。


迪米特里斯·P. 克拉尼奥蒂斯(希腊):

我是迪米特里斯·P.克拉尼奥蒂斯。我是一名诗人和内科医生。能够参与这场重要的全球性的诗歌盛会,我感到万分荣幸。非常感谢你们!


德拉甘• 德拉戈洛维奇(塞尔维亚):

新冠病毒的确阻止了我们在现实中相聚,但它无法阻止我们在精神上的交流。感恩有诗歌节,感恩有诗歌。


恩利克·索利纳斯(阿根廷):

每当我想起上海,想起东方,想起中国,我就幸福满满。我在那儿生活的一段时光是无与伦比的。我把它作为宝藏留在我的记忆里。


费尔南多·冉东(哥伦比亚):

它汇聚了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和主要的声音,它向全世界传递了希望的信息,那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国诗人担当了架设桥梁和建立全人类之间深度对话的使命。


高缇耶·鲁[鲁高杰](法国):

我没有办法预测未来,现在的我没有办法想象未来会是什么,我也没有办法创造,去编造我的未来,但是我在审视我自己的内心,在审视我的思想的时候,我可以看到我的需求,那就是我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所急需的积聚的力量。


卡斯滕• 斯坦梅茨(德国):

如你所知,在德国,我们有许多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许多你们熟知的文化名人。弗里德里希·尼采就是来自我们中部地区的哲学家。尼采的哲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诗作。


角倉 マリ子(日本):

能够得到与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和诗作的宝贵机会,我感到无比高兴、自豪。非常感谢!


乌拉尼娅·卡塔乌塔[孔天芮](希腊):

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文学和诗歌可以帮助我们积聚力量,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安慰,给我们想法,让我们去面对未来。


萨尔瓦多·马里纳罗[马济民](阿根廷):

有很多关于未来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诠释,比如说我们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与社会,与整个星球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我就此有两点体验: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的诠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接触,在一起去回应、响应未来的召唤。同时要看过去,走向未来。


托马斯·麦卡锡(爱尔兰):

我很开心,时隔数年再次受邀参加上海国际诗歌节。在此,我要向身在上海,参与组织了这场盛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祝贺。能够参与你们的活动,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高兴。


来源:上海国际诗歌节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