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后缀的时间》 崖丽娟著 崖丽娟的第四本诗集命名《有后缀的时间》,足见诗人对时间的敏感。而对时间和空间的感悟,是最本质的哲学的感悟。诗集共4辑170首诗,绝大多数是崖丽娟近2年的近作。辑一“在落日前净手”,感悟时光的流失。辑二“大地灯火”,犹如大地入夜星星点点的灯火,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辑三“时间的窄门”,吟咏人间永远不凋零的玫瑰爱情。辑四“礼敬诗神”,我们看到了诗人“惯于长夜过春时”,与诗和艺术同行时内心的澎湃。四个专辑犹如结构平衡的四乐章交响诗,引发读者内心感情的波澜。崖丽娟的诗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语词的梦幻组合,强大的语言张力,展现了新诗的当代魅力。 崖丽娟的诗歌形式多短小、精炼、明快,把对生活的热爱和警醒,对人性的探测和深思,以自己的方式,凝聚在独具个性的诗行中,在日常的事物里通过思考和提炼,发掘出生活中的诗意和生命的韵律。在诗集中,崖丽娟让单调的文字变得跳跃活泼,令人陶醉与激动,没有一个晦涩的词藻,但却有很好的诗境、画境、意境,每一个字词都很恰当,给读者带来了舒畅的阅读体验。 诗人将空灵飘忽的想象、活泼跳跃的诗句自然融合,书写出自己的 “斜杠人生”和“诗意生活”。诗人、评论家冯晏、哑石、周伟驰、冷霜联袂推荐。青年诗人赵学成评价说,崖丽娟的系列诗人访谈近年来声誉渐起,俨然已成为诗歌界里一个颇引人注目的个人品牌,这在当下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而在这一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崖丽娟显然获得了某些助益,有效提升了自己写作的强度(或者说完成度),其诗歌和评论近来均有令人惊喜的表现。就诗学面貌的“风格能见度”来看,崖丽娟的诗兼有“白天”(外观)与“暗夜”(内视)的双重视角和质地,始终贯穿着女性敏感纤微的感受力和清醒智慧的心性映射,交相展现着个人经验史的集束式书写和生命感喟的情境化表达,初步印证了诗之于个体精神成长的美学意义。青年评论家黄家光指出,作为一个文史学者,崖丽娟的诗却绝少掉书袋的句子,而是追求一种纯本天然的风格。在一个经过文人化的自然中,寻找心灵上的归属,构成了她诸多诗歌的旨归。青年学者彭杰认为,在崖丽娟的写作中,她将自己置身于某个历史幽灵的视界内,重新想象历史情境中,总能以瓷器一瞬闪光般的清醒,打开凝视与被凝视的复杂格局与脉络。熟悉她的上海诗人枫肥在文中写道,相信崖丽娟的新诗集《有后缀的时间》应该是她在诗坛中的一次转身。崖丽娟有长年做记者的敏锐感,更有女人的感性还有潜藏的理性,合理地运用到了诗歌和诗歌研究中,她似乎也在尝试、在摸索,乃至诗歌语言变化中,有种神秘感,在诗里,可找到为人们所喜欢的意象,还有深藏在诗行中意脉。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崖丽娟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林》《诗潮》《当代·诗歌》《作家》《中国文艺家》《上海文学》《作品》《百家评论》《新文学评论》等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诗歌、诗歌评论、诗人访谈200多万字,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她的很多首诗歌被沪上朗诵名家、节目主持人王苏、方舟、蔡金萍、陆澄等朗读。崖丽娟不仅高产,曾连续三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出版诗集《未竟之旅》《无尽之河》《会思考的鱼》。出版第一本诗集《未竟之旅》时,著名诗人赵丽宏在序中称赞她一年内成就这本诗集,写作的速度和效率让人惊异。出版第二本诗集《无尽之河》时,著名女诗人张烨也在序中对她的高产表示惊愕与诧异。而且频出佳作,《未竟之旅》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9年度第一期上海文化艺术资助项目。《会思考的鱼》获上海市作家协会2021年度会员优秀作品奖。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中国诗歌学会评为全国百名“优秀会员”。2023年被中国诗歌春节晚会评为2023年年全国十佳评论家。短短五、六年时间,崖丽娟的诗已经在诗人、评论家、读者中激起了广泛反响和好评,以至于《上海作家》主编杨斌华在崖丽娟第三本诗集《会思考的鱼》的序文中称赞她是诗坛的“旁观者”与“闯入者”,让人目不遐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近30篇评论她的诗歌文章发表。赵丽宏、章念驰、王小鹰、张烨、江曾培、王纪人、孙琴安、陈子善、蒋述卓、西渡、雷武铃、杨斌华、铁舞,枫肥以及冯晏、哑石、周伟驰、冷霜……为这位诗人热情推荐。 据悉,崖丽娟评论集《中国当代诗人访谈录》将于明年出版。 名家推荐语:
读崖丽娟的新诗集《有后缀的时间》,我从中看到了诗人在语言探索,创新与恋旧等一些充满矛盾问题中寻找平衡点的尝试和完成度。写诗向未来推进主要取决于认知,每一个诗人都是努力在个人认知的前沿上突破自己。在崖丽娟所做的《中国当代诗人访谈录》中,我了解到她对诗歌写作在语言探索等方面的一些理论性认识,以及她对写作未来性等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诗人 冯晏
崖丽娟停笔二十多年后,再回到新诗写作,端因“年少时种下的花粒/至今还没长出花苞”(《五月·鲜花》)。诗歌植下的心念之力,配合“星光绕床,滋长幻觉和意念”(《被囚禁的空》),平衡于历练之后的知人论世,自然在语言的浇灌下,发育出了崖丽娟的诗句,其要务,乃是“……攀上云霓/捕捉羽化成仙的呼吸,炼就绝句”(《绝句》)。请读这些诗篇吧,或许,它会让你蓦然有所惊喜。 ——诗人哑石
崖丽娟的诗有一种复合性,它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少女又是母亲,清丽而又深广,象河流一样灵动而不可测定。 ——诗人、评论家周伟驰
崖丽娟将写诗视为一个未竟的心愿,因而她在中断了20多年后重新拾起诗笔,并爆发出令人惊异的写作热情。她的写作姿态虔诚而谦卑,把自己比作生活激流岸边的一株小草,也不确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最终能否成就一首完美的诗。而在我看来,写诗更像是她泅泳于生活的无尽之河时短暂的换气,这一首首诗就是换气时在水面激荡起的花朵,其中有值得珍视的片刻间晶莹的闪光。 ——诗人、评论家冷霜 崖丽娟,壮族。出生于广西,现居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人,兼做诗歌评论工作。出版诗集《未竟之旅》《无尽之河》《会思考的鱼》《有后缀的时间》。编著有10余部文史著作,在《诗刊》《作家》《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林》《上海文学》《百家评论》《新文学评论》发表诗歌、访谈、评论200多万字,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并有作品获奖。 供稿:崖丽娟 | 责任编辑:牧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