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白 卫华写诗已久,十多年来,多次诗歌活动都有参与,他诗歌作品,获奖的也越来越多,他的诗歌为大众所熟悉,甚至很多专业诗人,作家,也不一定知道的时候,他的诗名已经在江湖流传。 他为人实在可亲,为诗却意味深长,正如这组《工业时代》的组诗。 文学报,这张文学专业报刊上发表的整版卫华工业体裁诗歌,体现了当下官方刊物对一个诗人诗歌探索性写作的认可,工业体裁,与他的工作有关,他常常去工业企业现场审计企业作业流程,并提出改进建议,进入企业,他看到的不光是企业的流程,不只是认证企业的生产工业,还有他认真又丰润的诗歌体验,这组闪着灵感光芒的诗歌,令我也感到了惊讶与艳羡。 从诗歌的题目,可以看出,他在当场对于企业工艺的理解,比如《化纤》《无纺布》《塑料粒子》《开松》《梳理》《喷丝》《包装》《复合》《热封边模切》等等,每首诗歌都是一种工业中的作业流程或者工艺,用诗歌的语言写出来,独有一种新工业时代的韵味。 我喜欢诗歌中有灵性光芒的句子,比如《铝箔预压》:能力无关大小/前进和推移的脚步必须稳定。这首诗歌的试验无疑是成功的,他有内涵,又有双关的寓意,一首好诗,关键的诗眼有没有,是的,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诗眼也在! 诗歌的内涵与当下结合,严丝合缝,却又昭示另一种深层的含义,比如《烫光》,对于生产工艺的一种,它在那里,而诗人卫华的诗中,是这样写的:以奔流的方式/粉墨登场!事实结果与诗歌工艺结合,这是另一种存在。 诗歌的魅力存在! 还有一首诗歌,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喷丝》中这样写到:在抽丝剥茧的每一个过程中/表现得体。平实的句子中,透露着诗歌的巨大张力延伸,将生产工艺拟人化也是他诗中常用的表达形式之一。 《工业时代(组诗)》这组诗铺排了整版文学报的空间,也给了读者巨大的视角冲击力!众多工艺名词变成令众人欣赏评判的诗歌句子乃至有生命张力的诗眼,这是一种诗歌探索的试验,无疑,诗人丁卫华获得了成功。在卫华创作时,势必提前领略了这股工作思潮与工业诗潮的交织合作,甚至是一种灵性的拍拖! 工作当下,诗歌的表达方式,也即工作的方向,越山而过,越海而流,汹汹的工业狂潮,携带者时代的片段,流过一个时代,而诗人的诗歌将其永远留住,留在工业时代的当场! 有节奏的音符来自工业场景的律动,有诗情的句子来自万古拓开的心胸! 诗人丁卫华用诗歌记录了这一切,并形成了他的工业诗风,这是今天大家研讨的意义,存在既有存在的极大合理性,诗歌来自于诗人的体验,生产线上,工人与场景会随着AI智能的普及渐去渐远,而诗歌,唯有诗人记录场景与情感,水到渠成一般展示了诗歌巨大叙事与在现的能力!在此,预祝好兄弟,诗人丁卫华工业体裁诗歌作品研讨会圆满成功!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野 |